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黑格尔辩证法在哪本书精选61句集锦

黑格尔辩证法在哪本书精选61句集锦

admin 2023-04-08 02:11 句子大全

黑格尔辩证法在哪本书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放在这样的一个哲学框架里面来加以描述之后,我们会发现黑格尔的“绝对理性说”跟康德的“先验理性说”之间乃有明显的区别之存在。康德的“先验理性说”,是以人生本体为其第一设定,为其起点的。而黑格尔的“绝对理性说”、“绝对理念说”辄以绝对精神为其本体,以宇宙本体的第一设定为起点。这是它们的迥然不同处。还有一很大的不同,乃是康德这里讲的“先验理性”,其广义凌然是有自在自为的自由意志的意思的。即他所讲的那种自由意志,有自在自为性的设定在里面,又因为它是自在自为的这种设定,所以康德的自由意志所导向的善良的层面,把它叫做善良意志,某种意义上也被作为绝对的道德律来看待。何以唤其“绝对道德律”?乃因为道德律,或者这样的善良意志,它是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

3、《精神现象学》在达到最终的“绝对知识”之前,整个是一条“怀疑之路”,它将那些在意识中被认为是真理的内容一一证伪,而它最后得到的东西是一个与“自然意识”绝不相同的东西。

4、实践儒学三要素的自我性格与黑格尔说的自我性格之具体比照:以自我的否定辩证法之辨析为着重,从主体唯物论到实践唯物论,兼以阿多尔诺、梅本克己等人诸说为衡定的依据

5、这次修订是在保持原来的基本理论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着重于总结和吸收近10年来社会实践、科学和理论研究的新的积极成果,尽可能回答和澄清一些有影响或被搞乱了的理论问题,尽可能纠正和弥补本书原来的某些不足,并增大它的理论容量,增强它的整体逻辑性,同时也适当注意了在教学和应用中的联系实际问题。

6、恩格斯以休谟、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为例,就围绕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争论,进行了评述。首先以休谟、康德为代表的不可知论的批判。休谟认为,感觉以外不可知。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感觉来源不可知,感觉以外是否存在什么也不可知。康德认为,“自在之物”不可知。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自在之物”。一旦人们企图去认识它,就会陷入“二律背反”。其次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对不可知论的批判形成对比。黑格尔:批判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是能够统一的。思维对存在的认识就是思维对自我的认识。统一的基础是绝对精神。费尔巴哈批判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对存在的认识是一种感性直观。“与其说是深刻的,不如说是机智的”。最后恩格斯的结论是:实践才是最好的证明。“对不可知论和一切哲学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要得到证实,人类就要马上把他的哲学从理论移到实践中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指出同样的回答:“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7、刘新宇,男,1997年生,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二年级,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喜剧世界》2021年11月(总第696期)发表《后殖民主义批评视域下影片中种族与文化身份认同探析》。

8、当你活着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请看看这本书! 

9、以理念为根底的哲学之同一性与对立性的分别呈现

10、(1)与理念或绝对精神的纠缠:“自在自为”之与“逻辑学”的牵涉

11、我开始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啃起贺麟先生译的黑格尔《小逻辑》,到今天已有整整二十年了。在黑格尔“绝对精神”的王国里漫游过后,虽然我并没有像老黑格尔所期望的那样,发现一位玩弄“理性的狡计”的上帝,但却真实的体验到了人类普遍精神的思想活动那渗入每个人内心的巨大力量,即理性的力量。

12、但请注意,此所谓的“绝对性”,某种意义上讲的是纯粹性,至善性。就是说,其不是一种偶然的存在,而是一种必然的存在。亦即,绝对精神的辩证法的展开,乃是一种必然的展开,而不是一种偶然的展开。无论如何,是没有任何进程可以把这样的辩证法的展开去加以截断与打破,这是其之所以谓之“绝对性”的很大程度上的一种体现。

13、它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法则主要是依据一切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一分为二”的矛盾性构成的辩证运动法则,联系的纽带与方法主要是客观存在的既对立又统一为核心的一系列辩证原理组成的纽带。

14、从这部著作的整体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精神对于我国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恩格斯在1888年单行本序言中说:“关于我们和黑格尔的关系,我们曾在一些地方做了说明,但是无论哪个地方都不是全面系统的。至于费尔巴哈,虽然他在好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没有回顾过他。”在这里体现了马克思对待德国古典哲学的态度,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而是在学习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深化。同时,他们也批判了费尔巴哈用全盘否定的态度将黑格尔体系抛在一旁,没有辩证地看待其“合理内核”,故而导致费尔巴哈的体系在唯物主义观点上并不彻底。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要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容,重视传统文化中能为当代所用的价值观,用继承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使之能在新时代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并为当今的主流思想注入活力,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不断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15、(3)刘孚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上)(J).当代江西,2019(01):34-

16、第二部分论述哲学基本问题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17、施达克认为有精神追求是唯心主义,有追求物质享受是唯物主义。但是,恩格斯指出,人们的精神追求与追求物质享受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没有必然联系。

18、第四部分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形成及其在哲学上引起革命性变革的基本内容。

19、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实践儒学的自我本体的设定问题,跟黑格尔哲学的自我本体的设定问题,固然有其相近的地方,与此同时,也须看到,两者的区别之所在。

20、第二部分论述哲学基本问题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21、现实原因:为了批评错误思潮。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不仅有拥护者:工人阶级;也有反对者:资产阶级;宣扬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伦理社会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一时引起思想混乱。澄清马克思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批判错误思潮成为恩格斯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22、展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内在联系和差异

23、黑格尔辩证法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24、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5、黑格尔的“绝对理性说”之在哲学观念史的位置厘定:“理性”与“绝对”的概念之分辨,以康德、马克思、董、郭诸说,以及古希腊、古印度之哲学为主要的参照系

26、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丘吉尔说,宁可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27、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 , 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的组成“有什么”的问题。

28、但在早期马克思学说那里,倒不是这样的,比如说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的第11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4─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说的是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世界都有他们不同的解释,但问题在于什么?乃在于改造世界。故,又体现出很明显的自然的人本化倾向,是一种平面化的,面对于客观物质世界,如何去实现、如何去改造的自然人化论的思想体现之唯物辩证法。

29、黑格尔“绝对理性说”的位置厘定:以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柏拉图的“理型说”,印度唯识学的“种子识说”,以及康德的“先验理性说”等为比较的参照系

30、现实原因 :为了批评错误思潮。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有拥护者也有反对者,当时资产阶级宣扬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攻击马克思主义,引起思想混乱。澄清马克思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批判错误思潮成了恩格斯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31、张世英的《论黑格尔的逻辑学》,2010年0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对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和评论,并按其中各逻辑范畴发展的顺序,综合介绍、解释、论述了《大逻辑》和《小逻辑》两书的内容。

32、以绘画为例,横向对比欧洲、中国以及其他不同民族所呈现出来的特性,都与他们所处的文化身份语境、自身身份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艺术哲学》这本书的第二编和第三编中,就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和尼德兰作品为例,说明了种族、民族对艺术作品不同侧面带来的变化以及影响。

33、(2)侯春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研究的历史变迁及其理论生长点(J).理论与评论,2019(01):55-

34、辩证法的循环之具体的描述和展开,大抵如是。而从黑格尔对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三个框架的描述来看,他把其都看成是理念或绝对精神辩证法的展开之产物和阶段之实现。

35、黑格尔哲学解体的两次分化:第一次是黑格尔哲学分化为老年黑格尔派和青年黑格尔派。第二次是在青年黑格尔派中产生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紧接着恩格斯论述费尔巴哈的贡献,但在同时也指出了费尔巴哈的错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同时,抛弃辩证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扬弃”。

36、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作品晦涩难懂,但另一方面,他又具有公认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有理由认为,若非黑格尔,过去一百五十年人类的思想进程和政治进程都会走上另一条道路。深邃的思想可能使他得出了一些看似奇怪的结论,然而,黑格尔作品中的观点和洞见直到今天仍不失力量。本书勾勒了黑格尔哲学的轮廓,对他的观念和主要作品进行了广泛探讨,涉及黑格尔的时代和生平,以及历史的目的、自由和社群、逻辑和辩证法等主题。

37、相对于康德所讲,黑格尔兹讲的理性概念,有什么不同?很显然,就像康德的“理性”前面要加“先验”二字,那么黑格尔这里面的“理性”是要添上“绝对”二字,以他的理性其实乃就是绝对精神的某种呈现和展开故。所以黑格尔的这种理性,不是一般的理性,是以绝对意义、绝对精神为根基的理性。

38、哲学的全体性之作为真理性的最终实现及其与理念或绝对精神的纠缠

39、柏拉图的“理型说”更多的是确定在形式、结构的意义上去讲的,倘使是着落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层面,辄根底于形式因的范畴,表征的是原理、规律、法则。那么,黑格尔的“绝对理性说”、“绝对理念说”,如果跟印度佛教里面去做对应的话,就是唯识学里边的“阿赖耶识”的概念,叫做“种子识”。与“种子识”的概念,意思贴近的部分,某种意义上讲的即是精神的绝对性的存在,乃是宇宙之本体。

4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9)《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41、注释:(22)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是为1922年《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第3期写的。  据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回忆,列宁是在科尔津基诺村休养时考虑写这篇文章的。他那时读了很多反宗教的书籍,其中有阿·德雷夫斯的《基督神话》和厄·辛克莱的《宗教的利润》(1925年出版的俄译本名为《宗教和发财》)等等。克鲁普斯卡娅写道:“在散步的时候我们谈论德雷夫斯,谈论辛克莱,谈论我们这里反宗教宣传搞得太肤浅,有许多庸俗化的做法,反宗教宣传没有同自然科学深刻地结合在一起,很少揭示宗教的社会根源,不能满足在革命年代迅速成长的工人们的要求。”(见1933年《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第1期第148—149页)  文章于1922年3月12日写成,但是列宁并没有停止对文章的继续加工。在把文章送杂志编辑部以前,列宁又在其中增加了关于用现代科学批判宗教的代表人物阿·德雷夫斯和罗·尤·维佩尔的内容,删去了提及辛克莱《宗教的利润》一书的地方,笼统地指出在反宗教宣传中利用此类著作的重要性。  《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是苏联为开展战斗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宣传而创办的哲学和社会经济杂志,1922年1月—1944年6月在莫斯科出版。该刊为月刊,1933—1935年为双月刊。——(23) 指下述约·狄慈根的话:“我们从内心深处蔑视有学位的奴仆们口中的关于‘教育和科学’的华美言辞,关于‘理想的福利’的高谈阔论,他们今天用生造的唯心主义愚弄人民,就象当年多神教的僧侣们用当时得到的关于自然界的初始知识来欺蒙人民一样。”(见约·狄慈根《社会民主d的宗教》1906年柏林版第34—35页)——(24) 自由射手是15—19世纪法国的非正规的特种步兵部队,在普法战争中曾从事游击活动。这里是在借喻意义上使用的。——(25) 此处原为:“最近我浏览了厄普顿·辛克莱的小册子《宗教的利润》。毫无疑问,作者对待问题的态度和阐述问题的方法是有缺点的。但是本书是有价值的,它写得生动,提供许多具体事实和对比……”  据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回忆,列宁阅读的《宗教的利润》一书是书的作者寄给她的,随书附有一封信,值中提到他利用自己的小说所进行的斗争。她说:“每天晚上列宁借助英文字典阅读。他对此书反宗教宣传方面不大满意,但喜欢书中对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批评。”(见1933年《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第1期第148页)——(26) 俄国技术协会是以在俄国发展技术和工业为宗旨的科学团体,1866年在彼得堡成立。该协会共有15个部,在全国各地设有数十个分会。协会活动包括出版刊物、举办学校、资助实验、举行普及科技知识的讲座及展览会等。1917年十月革命后,协会改组了自己的活动,于1923年通过了新的章程和《关于工业基本需要》的纲领。参加协会的有敌视苏维埃政权的资产阶级技术知识分子和前企业主。1929年协会被查封。  《经济学家》杂志(《Экономист》)是俄国技术协会第十一部即工业经济部主办的杂志,1921年12月—1922年6月在彼得格勒出版(第1期封面上印的是1922年)。列宁称《经济学家》杂志为“白卫分子的公开的中心”。  该杂志第1期是它的编辑Д.А卢托欣寄来、由尼·彼·哥尔布诺夫转交给列宁的。—— 

42、从中不难看出,丹纳用科学实证主义的态度对唯美主义学者在文艺批评上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丹纳相对于王尔德来说,摒弃了以二元对立的方式进行文艺批评,使得“感性”和“理性”,“现实”和“艺术”产生了种种关联,这并不仅仅是对艺术批评和艺术价值方面的一大进步,而且还是在思考文学艺术的态度、思维方式上的前进与提升,从而进一步更加全面地对艺术本质进行了讨论。

43、黑格尔讲述自我、非我等等这样的一些表达,比如他在《哲学全书》里面,说“理念完全是自己与自己同一的思维,并且理念同时又是借自己与自己对立以实现自己”,这个介于自我之间的同一与对立、肯定与否定、及否定之否定的思维关系及其理念内涵,乃就是绝对精神辩证法的本身,乃实质是着落在绝对精神意义的自我与自我的同还有绝对精神意义的自我与自我的对立。

44、第一部分论述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意义及其内在矛盾

45、在这个意义上,不能说早期的马克思学说没有所谓的主体唯物论思想,但是这样的主体性,只是一种自然人化论的主体性,而不是人化自然论的主体性。人化自然论,就像康德所讲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自然界是人的理性去设定与描述出来的;而自然人化论,讲自然乃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对这样的客观性之存在,我们需要用主体去认知,以实践的行为去改造。故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面,其实已然体现的蛮明显的了,即是“社会实践论”的性格。又比如说《提纲》第1条里边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的这一表达,把“事物、现实、感性”作为实践主体的对象来看待,乃即是主体实践论或者是社会实践论的典型的说法。   

46、黑格尔的美学观念则呈现出“辩证法”的思想。《美学》是黑格尔的文艺观的集大成之作,他提出了个重要的说法——“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同样,在丹纳的《艺术哲学》当中也可以读出其中的相似之处,在第一编当中,丹纳认为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表现该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也就是创作者的“观念”,从而使得艺术品区别于实际事物,而在艺术品形成的过程当中是由许多零散的“组件”通过创作者感性的、有计划的“融合”和“调整”再组成一个整体,特别是在诗歌、雕塑、绘画中,那些总体是与实物相符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丹纳的文艺观对黑格尔的美学观念有一定的继承和沿用。

47、综合而来的话,梅本克己讲的“主体唯物论”,跟马克思本身的“主体唯物论”,乃有某些本质上的差异。因为在梅本克己那里,事实上是有把早期马克思学说作过多的主观化,或者说过多的主体化的改造之嫌疑存在。亦即是说,某种意义上,是把马克思的早期学说做过多的康德化、费希特化了。但事实上,青年马克思思想,更多的是着落于黑格尔主义和费尔巴哈主义的影响里面,而不是康德,抑或费希特。

4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8)《马克思和》(1848—1849)

49、了解了理念之后,再来沉潜黑格尔关于“逻辑学”、“自然哲学”及“精神哲学”里边的研究对象,所牵涉的“自在自为”、“异在和外在化”、“由异在返回到它自身”与理念或绝对精神之间的三方面的纠缠关系。

50、围绕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争论。恩格斯对几位哲学家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争论,进行了评述。最后他的结论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要得到证实,人类就要马上把他的哲学从理论移到实践中去”。

5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著作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主要是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的论述,说明了他们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52、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哲学,同唯心主义决裂。但是费尔巴哈到了自然的唯物主义就突然停滞不前了,不能克服通常的哲学偏见。费尔巴哈属于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三大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主义历史观。

53、“帮助孩子构建基本的数学理论,培养孩子逻辑思考能力”是《汉声数学图画书》正在做的事情。

54、(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论马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5、“种族”是丹纳在讨论影响艺术作品的首位因素。在《艺术哲学》中,作者提到两个重要的概念,即“遗传性”和“原始地基”。他认为无论是思想观念乃至是意识形态方面都是根深蒂固的,极少有人不受到它的影响,这些天生所遗传的民族倾向是伴随着每个民族而存在的特性。同样,艺术品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是人类所特有的。笔者认为,追根溯源讨论艺术的本质,应当考虑到经济基础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方面的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个种族或民族与生俱来的特质对艺术作品的产生、形式、意义生成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56、唯物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57、但关键就在于说,为什么叫做“绝对理性”呢?我们曾经对于“理性”这个概念有过分辨,即它一般而言,是跟感性去加以对应来讲的。感性,主要是指感受性,而理性,主要指的是思维性与逻辑性。

58、(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8-2

59、与希腊辩证法相比,中国古代辩证法的一个明显的不同在于其反生存论倾向,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辩证法中,极少看到对个体生命冲动和内在能动性的积极表达,到处可见的却是对个体生命的化解和放弃。

60、不得不说,这种“否定之否定”、“金字塔式”的行文脉络,能够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深入到作者的思考过程当中去,理清对于某一问题层层分析的过程,这样的写作方式是极具有说服意味的,而这种意味正是体现在逐层分析的过程之中。这最终与文本的接受者——读者形成对话,增加了本书的思辨性与趣味性。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