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阳明心学的感悟精选45句集锦

阳明心学的感悟精选45句集锦

admin 2023-03-03 08:51 句子大全

阳明心学的感悟

1、    感悟:良知伴我们一生,我们一生用良知相伴!人人传递正能量,人间就会处处溢着幸福!从我做起,不忘初心!

2、线下课程时间:5月6日下午17:00~5月8日下午16:00结束

3、“只说不做”的人即便是禅修,也只会是文字禅,仅仅停留在大脑上。实际上,文字只是我们表达意思的一种方式。当两个人心意相通时,无需文字表达,一个眼神就能够“一切都在不言中”,文字表达只是一种方便,同时也会存在瓶颈,会有语不达意和词穷的时候。所以,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字的理解”,便以为是‘知’,真正的求知精神,一定要与“行”结合在一起。

4、而次刻的现实世界,我能明显感受到新老世界正在交替,有些人在迷茫,期冀抓住曾经的存量财富,想要继续按照自己多年形成的财富获得方式行事。但好像怎样做怎样错。有些人短暂迷茫后,扑下身子积蓄能量。谁都会说要走在正确的道路和方向上,但谁能知道哪一条是正确的?奸猾商人和贫苦打工仔,炒房者和拆迁户,90后和95后,各自都有自己心中的正确道路。这时候,你就需要找寻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普适规律。(阳明心学的感悟)。

5、其实与企业也是一样的道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大多情况下,对于自己及是不敏感的,只知道业绩结果的好坏,究竟好在哪里,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问题,实际上是说不太清楚。

6、要做事,就需要具备知识和能力,阳明心学的另一个思想随之跟进——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和“心即理”,在认知逻辑上是一致的,具有共同的方法论思维,即强调人与自然、事物的对等互动而产生正确的知识,这也是对佛教方法论的借鉴,在古代哲学的三大谱系中,是最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关于知行合阳明最著名的一句话是:“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这就有现代实践论学说的味道了,与中国古代坐而论道、崇尚清谈的学风相比,的确有很大的进步。从人们的亲身体验来讲,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熟悉一些文字表述,看起来也算知道了某些事理,但亲自去干又需要另外的操作知识了,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精髓所在。历史上说得好、干不好的人物经常出现,马谡、赵括、王衍之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因此,修心做事,既要谈定心的能力,还要有做事的本领,而这本领就来自于“知行合一”。拥有本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做事的成功,如此才有实现“三立”的可能,修心才有扎实的目标。如果修心到家了,事情经常失败,迟早会受不了的。

7、    老师讲:知行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知行合一的。如果你是青蛙,井口大的知识,你就把行动做到极致。如果你是骏马,你就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纵横驰骋,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8、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9、真正能够做大事儿的人都是心力强的人,心力强是意味着“神”的力量比较强。工作当中,所谓的工匠精神来源于长期用心的工作、将心注入,实际上就是长期的心脑相通,此时的直觉就会非常好,会不断产生很多创意。

10、    最后,对李老师给我们的心灵帮助,还是要从内心的角度出发,说声真的谢谢!并且,也要感谢王总、感谢市公司d委的培养,以及人力资源部所选择的这门博大精深而触动内心的课程!

11、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12、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多么恢宏大气的视角呀,才12岁呀,就已经有超脱凡世,站在造物主的视角去审视万事万物的意识,那他的这个致良知的良知,我觉得应该要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上去思考。我们知道,心学也分非常多的派系,我没兴趣去仔细看,但我以我自己理解的去解释。我读《明朝那些事儿》四遍半应该是有了。第一次读到一半读不下去了,因为我觉得权力斗争好无趣。无非是换了朝代换了演员,依然是几派势力之间的争斗。后来看了几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却也让我知道未来究竟要怎样去度过自己的一生。就是历史长河中,有投机取巧并安享晚年的,有刚正不阿英勇就义的,有一生清贫不世故的,而你要怎样选择度过你的一生呢?这时候你谈好人有好报,很虚空,一生之中有多少人会见证好人好报,坏人不得好死的场景?而如若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总能找到普适的一些规律,就定位道吧,这种道就是当年王阳明格竹想要探寻的东西。

14、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15、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16、《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17、    老师一天用心、用情的授课,使我感受颇深三点:

18、话说,最近我不是一直在每天坚持跑10公里吗,时间大约1个小时,最好的解闷方法就是听喜马拉雅app,之前听的杂。最近在听王阳明,发觉才找对了节目。

19、    阳明心学能够很大限度地开发我们个体生命和心智的潜能,能使自身的精气神与日常工作、生活融为一体。阳明心学也是净化心灵之道,穿越时空,老师让我们聆听王阳明的思想,净化了我们的心智。

20、她下面有不少跟随她多年的业务骨干,说是聊到深夜,讲未来十年可能会改变非常大,普通人抓住机会有可能很成功,不少人也会就此陨落。她自己也不明白究竟为何这种感受,写的很模糊的一篇文字。而我那时,正在为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是个啥,在思索。但也觉得,未来变动真的会很大,说不出来的感觉。

21、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22、    老师的《阳明心学与人本管理》感受颇深,特别是老师讲授的“知行合一”,让我受益匪浅。知行合一不是“言行一致”不是“说到做到”不是“少说多做”不是“勇于实践”也不是“知易行难”,老师的精彩讲解教会我们“知行合一”是认真做好眼前的每件事,思想与行为是一体的,让思想自觉引导行动自觉,让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只有把“知”和“行”在思想上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23、    学而时习之。阳明心学是感悟启示我们思想的力量。用思想的改变来启发我们的思维方式,来引导我们的思维模式,用思想的改变实现自身行为模式的转变,更好的打破藩篱创新求变。在工作中谨记“事上磨”,调整认识和做事的惯性思维,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切入和评估,更加重视看待事物的本质取向,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协调统一性和与现实环境的辩证关系,向省市公司提出的幸福山东邮政和幸福聊城邮政快速迈进!

24、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25、从龙场顿悟的知行合听到现在心学归宿之致良知。从字面上来看,好像这个良知与人之初,性本善相关,但我觉得,王阳明是参悟佛学,道家,程朱理学后自创一派,应该不是简单的劝人从善吧,加上12岁时他作的那首让我印象深刻的《蔽月山房》:

26、    如何看一个事物,其实是代表了一个人内心的反向的。这也是识人辨人的一种境界,是所有管理者识人用人的一种境界。李老师教会我们的这个工具确实让人既学到了一种理念,也更具有一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实,不仅仅如此,她也是考验我们每一个内心是否强大的标志,是磨练我们意志的标志,是验证我们胸怀的一种标志。我们在判断、在生活、在工作等等的方方面面,都要牢记这个工具,不做亏心事,不做负心人,做一事,成一事,也许这也是达到事上磨的一种途径。感谢李教授!

27、工作生活修行是一回事。我们经常说工作生活修行是一回事。因为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经历各种事儿的时候,心才会被动到,才有机会去认识,心不动就不知道心里有什么。每一次动的时候是做功夫的机会,要不断提升觉察力。

28、而“神”是因为缘分而来的。同样的双胞胎,父精母血是一样的,几乎同时出生,但这两个孩子的内在差别可能非常大,性格差别大,甚至可能是截然相反的,因为精神层面的“神“是不同的。

29、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有几个被大家熟知的核心观点,知行合心即理和致良知。我对阳明心学并没有什么系统深入的研究,简单就这几个方面分享几点我的理解。

3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3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2、    今天的课程的确震动了内心!!知行合核心在于提升知的境界。对市公司部署落实不到位,是因为知的不到位!支局工作落实不好,也是县局没有让支局真正的知!只有知的境界提升了,才能产生行的内生动力!!!

33、    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去着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阳明心学说的是心,是人心,归根结底是为了每一个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要从每个人的内心当中去出发,也许,仁爱、尊重、诚信、精进、向上的核心价值观,无一不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出发的,感谢李老师!

34、“三立”里面最难完成的就数“立言”。立言看似只是著书立说,但没有天下第一的头脑、丰富多彩的阅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无法达到此等境界的。中国古代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们最好是“三立”皆备,这一点与西方人颇为不同。西方人要求学术和从政完全分离,在美国已经变成固定的法律,从政的不能去大学当教授,大学教授不能去从政。因为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亦官亦学,大学者多半出身于官僚队伍,终身研究学问而建立学说的人几乎为零。

35、真正的求知精神源于一个人本身就有想要探索究竟的动力,而不仅仅是“我原来就是这么做的”,或“别人告诉我的是什么就是什么”。

36、如果想要寻求生命的真相,希望生命更有质量,就需要对肉体的觉察力越来越强,随时能够感知到环境的变化和身体的反应。同时,为了保证健康,也要对自己的“心”越来越敏感,觉察到心里的变化,并逐渐深入,以正确的方式去应对。否则,健康问题就会很被动。

37、关于“行”,不论人生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走到什么样的位置,如果能够做到“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人才不会轻易膨胀。纵观中国历史,往往只有经历过几次能上能下大波动的人,最后才能成就大事。在高峰期没有膨胀,在低谷期没有完全被打倒,一定是完成了对自己精微的觉察,把高峰和低谷的经验和历练变成自己难得的财富和能力。在一切都可以清零的背后,持续沉淀的只有自己的内心,心力和内在的力量的持续强大,才真正建立了成就大事的基础。

38、    今天的课程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内心,触动了我的心灵!打开了我的心结。知行合知的到位,才能行持续力,责任越大,良知越大,用思想改变身边的人,心无旁骛,做好当下,无私的奉献,为企业的美好明天做出应有的贡献!

39、梁启超先生的解读中提到一点,“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这个解读我很喜欢。

40、“心即理”强调的是追求学问最终是内求和内明。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认识所有的字、词语、掌握了逻辑,串在一起便知道文章讲了什么。这些都是知识层面的知道,而真正的知道一定是内明。

41、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42、    与之对照,甚是相符。正是内心每日的忙乱和浮躁,不能平心静气,才造成事倍功半,欲速不达!静下来,调整好,理顺清,道才疏!

43、弄清楚自己的内心,便知道了生命的真相。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用大脑去认识的,这与我们从小到大的所接受的教育是关。先建立名相和概念,再从不同的维度去表达所认识的世界,然后再去积累一些经验、建立一些逻辑,这些所有的逻辑和经验,最终会形成我们对世界的判断。所以,我们对世界的反应,是先用脑子去判断的。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先会用脑子形成判断,然后再用这个判断来决定行为。越是学历高的人、越是学理工科的人,越容易倾向于去找确定性的答案。

44、课程内容:《王阳明的一生》、《阳明心学核心》《中华文化思想流脉》、《大学》、《告谕浰头巢贼》等……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