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巴金激流三部曲主要内容精选58句集锦

巴金激流三部曲主要内容精选58句集锦

admin 2023-06-08 02:31 句子大全

巴金激流三部曲主要内容

1、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10节▏新文化运动大旗飘

2、该作品描写了两个年轻女子蕙和淑英的命运。她们在相似的环境中长大,发生了类似的遭遇,但却因各自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而有不同的结局。巴金用平白的文字,却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情感,充满浓郁的抒情色彩,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3、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巴金激流三部曲主要内容)。

4、首先我们可以了解到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它分别包括家春秋其中这三篇文章三部曲是他非常好的著作,而且值得大家一看,里面讲的题材和内容都是非常丰富,给予大家一些思考和联系,能有更深的启迪。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家其实家是巴金创作这部曲的时候,里面的第1部曲,你会发现它里面的作品主要讲的是中国的一些封建社会里面的一些事情里面,主要讲一个封建的家庭,而且通过一些封建的制度或者是一个革新的过程,表现出青年人的一些思想,所以这个时候巴金通过这第1部曲,在中国的一些文化领域内,有了自己的位置。

5、中国文史常识课第98节▏近代开山者:林则徐,龚自珍

6、《激流三部曲》固然是艺术虚构、想象的产物,但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来自巴金亲身的经历和体验,都饱含着他真实的思想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激流三部曲》的成功,也是现实主义艺术的胜利。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也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为原型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思想艺术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已走向成熟。

7、在具体驾驭这种平白率真、热烈酣畅的文字时,巴金注重随情绪的起伏变化和延伸发展来安排句法的构造、修辞方式的搭配和音节的长短相间,让语言在热烈明快中自然跌宕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一种流畅回环的音乐美感。

8、故事梗概:觉慧逃出家庭后获得了自由,但家中的悲剧还在一幕幕上演。觉新兄弟的继母周氏的娘家人来到成都,要为觉新的表妹蕙完婚。蕙是聪明美丽的女孩,却被顽固的父亲许给荒淫的陈家,大家都替她惋惜,觉新在她身上看到梅与珏的影子,却无力帮助。这时,觉新的爱子海儿不幸病死,他对生活更加没有了信心。觉民与琴则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鼓励家中的弟妹走出家庭。

9、据巴金自述,他所要写的应该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历史,他写《家》的动机也就在这里。

10、高家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专横暴戾的高老太爷就是这个社会制度的象征。他顽固地反对一切新事物,包办子孙的婚姻,阻止觉慧、觉民参加社会活动。钱梅芬的悒郁致死、婢女鸣凤的含冤投湖和婉儿的被逼入火坑,都是他和高家别的长辈一手造成的。甚至在他死后,还酿成了瑞珏难产身亡的悲剧。三部曲中其他那些封建卫道者,不论是为卫护旧秩序而殚精竭虑的高克明,还是养优蓄娼、坐吃山空的高克安、高克定,或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冯乐山,昏庸顽固的周伯涛,厚颜无耻的陈克家,虽然言行有别,性格各异,却都是封建制度的产物,他们以各自的面目,从多方面显露出封建礼教、伦理的伪善和堕落。这些卫道者造成了蕙、枚和淑贞的痛苦和死亡,继续以牺牲青年为代价,来维系摇摇欲坠的礼教传统和宗族制度,因为这是他们赖以骄奢淫逸、安身立命的保证,是他们得以滥施淫威、摆布无辜的根基。巴金悲愤交加地描写了从梅到淑贞、枚这许多善良青年横遭摧残的悲剧,从而向在崩溃途中还不断捕获“食物”的垂死的旧制度,发出血泪的控诉。

11、《春》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

12、《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写了1919年至1924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记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与衰落,以及青年一代冲破封建宗法束缚,走向新生活的过程,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此外,《憩园》是《激流三部曲》尾场,主要讲述了一座以“憩园”命名的花园的先后两代主人的命运。

13、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14、《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

15、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

16、三房的淑英被父亲许给冯家,她极力想挣脱不幸的命运,甚至想过效仿鸣凤去死,觉民与琴决心帮助她脱离家庭,去上海找觉慧。蕙完婚后过着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为婆家不肯请西医耽误了医治,默默地死去。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觉新,也使他开始支持觉民等人的计划。最终,淑英在觉民等的帮助下,被护送到了上海。在《春》的结尾,觉新等人收到她从上海的来信,信中倾吐了她获得自由后的幸福。

17、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18、这部小说表现了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对封建专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19、小说中同时还塑造了另一个主要人物,专横、衰老、腐朽的高老太爷,以及一系列生活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的其他人物,如纯洁、刚烈的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的瑞珏,勇敢的觉民和琴,腐化堕落的王老爷克定,等等。这些不同阶级、地位、思想和性格的人物,一起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的王国里,演示着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20、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是作者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33年5月,首次于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家》中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其中高觉慧与婢女鸣凤构成了第一个悲剧事件;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了另两个悲剧事件。她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相联系着。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高觉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杂志,对家中在道德礼法掩盖下的种种腐败现象十分厌恶,他的祖父高老太爷是家中的专制魔王,一手包办儿孙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鸣凤、瑞珏、觉新等人的悲剧,觉慧不满大哥觉新的“作揖主义”,积极支持二哥觉民抗婚。最后,当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象征高老太爷死去时,觉慧毅然离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21、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11节▏鲁迅“呐喊”醒神州

22、主要写的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23、第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4、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13节▏新文化运动的推轮者

25、杜大心为“信仰”献身的结局反映了巴金本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即忠实的生活,正当的奋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为了人类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即“正义,平等,自我牺牲”)。

26、《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写了1919年至1924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记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与衰落,以及青年一代冲破封建宗法束缚,走向新生活的过程,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此外,《憩园》是《激流三部曲》尾场,主要讲述了一座以“憩园”命名的花园的先后两代主人的命运。

27、《秋》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于1940年7月由开明书店首次出版。

28、     巴金虽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而且经常被人误解来源,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29、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波及成都,巴金阅读《新青年》等杂志,受到新思潮的熏陶。1923年,巴金离开家乡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附中。1927年远赴在法国创作了处女作《灭亡》,发表时使用笔名“巴金”。1928年底回到上海,主要从事创作和翻译。1929—1937年,创作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中长篇小说,有力地奠定了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0、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31、2018文学考研人最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32、克明的儿子不争气,克安、克定公开纳妾宿娼,克定的女儿淑贞不堪父母逼迫而自杀。克明死后,克安、克定闹着分家,最后将高公馆卖掉,各家搬出另觅住处,高家彻底崩溃。

33、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34、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古代文学”复习签到内容;

35、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喜欢丫头鸣凤,但最终因鸣凤不忍被嫁给冯乐山做小投湖自尽和自己那“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理想破灭,随后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

36、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37、中国文史常识课第82节▏施耐庵与《水浒传》

38、他的两个朋友来看望他,一个是叛离了温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种苦行式的生活为事业献身的陈真,另一个是有着幸福家庭生活的吴仁民,两人都鼓励他从狭窄的爱情中挣脱出来。

39、激流三部曲第二部《春》,1938年3月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主要情节是,高克明要把女儿淑英嫁给轻浮浪荡的陈公子,周伯涛要把女儿蕙嫁给品行恶劣的郑某。尽管她们都对自己的婚事不满,但生性懦弱的蕙逆来顺受,对她充满同情爱慕的觉新又不敢帮她摆脱困境,她只得按照父命出嫁,最后含恨死去。蕙的死教育了高家的年轻人,在觉民、琴等人的鼓舞帮助下,淑英终于逃到上海,重获新生,迎来了自己生命中自由、美好、绚丽的春天。这部小说表现了不合理的、丑恶的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摧残以及对封建专制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和批判。

40、2018年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发售啦!(点击查看详情~)

41、周如水此时接到父亲来信,说其母病想见他,并要求他回去当官,软弱的周如水拒绝了张若兰的爱情,但也没有勇气回家。

42、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引述的两段文字中,巴金一再说明,《家》中所写的高家是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创作前他是这样认识的,创作后也是这样表述的。考察《家》以至整个《激流三部曲》描写的实际,高家作为20世纪初期中国封建家庭的典型,是没有疑义的。这不仅因为它完全是一个由高老太爷、高克明等凭借宗法制度和礼教统治着的小王国,更因为其经济来源虽有一些资本的因素(如股票之类),但最主要的仍是田产、地租。显然,巴金对描写对象的概念表述是很不确切的。20年代,巴金在许多政论之中,一再把抨击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家庭”,这些文章中很少出现“封建社会”或“封建家庭”的概念。这是他照搬欧美无政府主义理论、概念的结果。

43、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44、《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朽、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的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高家是在五四浪潮冲击下的封建家庭,它虽然处在西南一隅古老而闭塞的成都,也照样受到革命潮流的荡涤。时代注定了它衰颓灭亡的命运。《家》中的觉慧、许倩如,《春》和《秋》中的觉民、琴、淑英、淑华等,就代表着封建家庭内部正在成长壮大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量。这些青年的觉醒和成长,是通过充满爱和恨、欢乐和痛苦的“搏斗”得以展现的。

45、这使巴金大受鼓舞,抱定心志创作《家》,不负“我一生中爱得最多而又爱我最深”大哥的殷切期望,让大哥早日从沉重的封建枷锁中解脱,“读到我的小说,也许会觉悟,也许会毅然地去走新的路”。

46、《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文学道路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小说力作之一。

47、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17节▏矛盾:“子夜”过去是黎明

48、巴金《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内容,梗概:两年后的上海,吴仁民的妻子已经病死,陈真被汽车撞死。此时张若兰已经嫁给一个大学教授,周如水又爱上了另一个被称为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李佩珠。

49、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06节▏谴责小说《老残游记》

50、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高觉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杂志,对家中在道德礼法掩盖下的种种腐败现象十分厌恶。

51、《春》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家》的续篇。

52、故事梗概:蕙的灵柩停在庙中已经一年多,她的丈夫忙着续弦,根本没想到要让她入土为安。在觉新与觉民的“威胁”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涂的父亲又将儿子枚推入火坑,枚才十七岁,就有了肺病的迹象,父亲周伯涛不愿承认儿子有病,却忙着给他娶了冯家的小姐为妻,两人感情不错,但妻子脾气很大,枚夹在她与长辈间受气,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儿。

53、《家》中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其中高觉慧与婢女鸣凤构成了第一个悲剧事件;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了另两个悲剧事件。她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相联系着。

54、《家》也是巴金在哥哥李尧枚的鼓励下写的,1929年7月,李尧枚自川来沪看望巴金,谈了家庭里的种种事情,气愤而又苦恼。巴金告诉他,要写一部反映大家庭生活和家中男女青年不幸遭遇的小说。大哥即表支持,后又写信来大加鼓励:“你要写我很赞成,我简直喜欢得了不得,我现在向你鞠躬致敬。”

55、《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

56、《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57、中国文史常识课第107节 ▏官场生怪状,孽海起波澜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