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庄子名言精选及解释点评精选80句集锦

庄子名言精选及解释点评精选80句集锦

admin 2023-05-31 02:07 句子大全

庄子名言精选及解释点评

1、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2、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庄子名言精选及解释点评)。

3、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4、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5、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6、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9、(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

10、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1、)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13、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庄子名言精选及解释点评)。

1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15、国人忘己、无己、忘我,西方人强调人的主体性、人格、自我。

16、道是不能获取的,德是不能达到的。仁可以去做,义可以所唾弃,礼是相互欺骗的。

17、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山木》

18、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1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2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21、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22、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

2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5、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我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宗师》

26、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27、“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28、庄子的这段话乍看起来倒是消极逍遥的,无所欲无所求,那么你就赢了!这倒是给很多懒惰、自控力差的人提供了一句“名人名言”的理论支持,那么实际意义呢?小伙伴们,错了!大错特错!

29、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30、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31、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32、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3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4、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 否,知也;分均,仁也。

3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36、“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3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38、的庄子名言大全一气之变,所适万形天机不可泄露

3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4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4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42、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43、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4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含义: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有如神助。

45、每一个时代背景,有每一个时代背景文化思想存在的意义和他的色彩。若是把庄子的思想拿到现在来,那一定是有另一番含义和启示的。我一直崇拜庄子,但是对于这位大家的一些观点也并非一定多么认可赞同,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看事的角度自然也有所不同。古有陶渊明追求个“不求甚解”,我倒觉得这和庄子有些雷同,只是一个是因为郁结只得不求甚解,一个是太通透了,难得糊涂。就拿这段文字来讲,要说那些技巧多的人多劳苦,也并不一定见得啊,说不定人家就喜欢这份工作呢,就比如一些为画而生的人,就喜欢这个,就是执着进去了,作品是自己最大的欢喜,收入算作是锦上添花;庄子有说“知者多忧”,但是后世又有“庸人自扰”,所以这个心累的智者也不见得是真的聪明了,再反观庄子,是不是也是一位智者呢?没能力又没追求的人就真的自由吗?真不见得啊,在这个社会,还不是为了一日三餐在奔波。

46、解释: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色骏马跃过一道缝隙一样,很快就结束了。

47、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48、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4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50、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51、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5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53、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54、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55、其次,有些真知灼见我们只能在实践中体会,写出来就不实用。也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学到很多这样的知识,就运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工作,难免会有错失。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56、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57、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58、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59、首先,悖道知识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也就是说理论没有联系实际。《庄子·天道》有这样一段话,更是简单明了,读书只是视觉,人的身体有“眼耳鼻舌身”,还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单纯的通过读书眼睛来看,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可以看出庄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人是十分积极的,并且很有方法的。古有赵括纸上谈兵,害人害己的先例。

60、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

61、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62、——《庄子·知北游》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63、译文: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64、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65、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66、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6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68、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69、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70、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7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7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73、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74、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7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76、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77、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78、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79、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