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谭嗣同最后一句话精选58句集锦

谭嗣同最后一句话精选58句集锦

admin 2023-05-19 10:53 句子大全

谭嗣同最后一句话

1、出处:谭翤同诗《狱中题壁》。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

2、光绪帝虽然久思变法,但正式下令变法所依据的折子,就是杨深秀上的折子(“若审观时变,必当变法”)。在“百日维新”中,杨深秀一共上折17件,全力维护维新变法,甚至不惜弹劾阻挠变法的人——必须承认的是,他不少折子背后策划人乃至起草人,其实是康有为。

3、第二句写杜根故事,细节不说了,总之杜根没有第一时间逃亡,而是被太后抓起来准备处死。坐视自己死亡,眼睁睁地对待自己的死亡,这叫“忍死”。这句话的意思是:不逃亡,留下来,眼睁睁看着自己片刻间死亡,这样的事,得等待杜根这样的人来完成。(谭嗣同最后一句话)。

4、就这样,谭嗣同从容赴死,在菜市口,面对百姓的不理解,投鸡蛋啊,扔石头啊,他还昂首挺胸:

5、《和而不同的戊戌六君子》(乐佳,《新天地》,2013年11期)

6、第一封写于戊戌年五月初三。当时,谭嗣同接到谕旨,准备赴京就任,与其就任有关的诸多文件留在浏阳老家,故写信给妻子李闰,请她将这些文件找齐,交人带回长沙。(见下图)

7、谭继洵从小对谭嗣同给予厚望,虽然不理解儿子对于变法的执着,但他们毕竟是血浓于水的父子关系。关键时刻,谭继洵不是不想出手相救,实在是有心无力。谭继洵虽是两广总督,却要受到地方督抚的处处掣肘。加上他又是个汉臣,从来没有进入过朝廷中枢,影响力甚至远不如连李鸿章、张之洞等重臣。

8、不过,谭嗣同不愿做大清的子民,是有其文章书信为证的。他不但痛斥爱新觉罗皇室为“贱类”,还自称“求去湖北,如鸟兽之求出槛絷;求去中国,如败舟之求出风涛”,且试图以金钱换取英俄等国的“贡监”身份(大概是指外国护照),以求免遭“华官妄辱冤杀”。

9、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0、而刚登位不久的光绪皇帝也雄心勃勃,决心维新变法,以图强国。于是乎,1898年,光绪颁布《定国是诏》,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史称“戊戌变法”。

11、此外还要注意,烈士精神的核心是勇气,而非真理。一个人敢于牺牲,则不一定为真理牺牲,其所殉之道,也许是胡说八道或歪门邪道。前面提到汪精卫,他也曾以烈士精神而名动中外。1944年11月13日,胡适听闻汪精卫死于日本医院,写日记道:“汪精卫死在日本病院里,可怜。精卫一生吃亏在他以‘烈士’出身,故终身不免有‘烈士’的complex(情结)。他总觉得我性命尚不顾,你们还不能相信我吗?性命不顾是一件事;所主张的是与非是另外一件事。”这里的烈士情结,与烈士精神大体是一码事。今人谈论汪精卫,几乎都会引用这番话。不过请看最后一句,胡适还是提出了委婉的批评,这相当于为烈士精神划定界限。倘若忽略了这道界限,则有可能拜错神。

12、变法开始后,和杨锐一样,刘光第也是张之洞请托陈宝箴举荐进入军机处的——不过,刘光第并非张之洞的亲信。

13、于是乎,土匪和强盗一波末平一波又起。而在这时,一些有识之士纷纷站出来,力图救大华夏于危难之中,大肆倡导维新变法。

14、刘光第也不认同当时光绪帝把所有改革措施绕过军机处大臣,直接和“军机章京”商议的做法,认为这会加深矛盾,但自己却又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方法。

15、不过,由于问斩速度太快,张之洞还是没能刀下留人。

16、改革失败后,慈溪疯狂地追捕改革者。康有为、梁启超接风赶赴日本。

17、还有一位名叫刘一鸣的老狱卒,负责保护谭思彤、LinXu、杨神秀、刘光迪、杨瑞、康光仁等六人。他回忆说,谭嗣在狱中很自豪,整天在屋里走来走去,捡地上的煤渣,在白墙上写书。他问他在做什么,笑着说:“诗。”。

18、留下来的谭嗣同很快的就被慈禧抓住,最后将剩余的领导人都是行刑了,而被行刑的谭嗣同以及另外五人也是被称为了“戊戌六君子”。就在谭嗣同临刑前的时候,他和自己的妻子见了面,他的妻子哭喊着:我们还没孩子!而听到这话的谭嗣同,心中也是有了伤痛,感情深厚的两人,最终只能是阴阳相隔,但是谭嗣同却对着自己的妻子说:“这样的清朝,多一个孩子不是多一个奴隶吗。”

19、关于两昆仑是谁,我们之前也讲过,流传最广的说法,也是梁启超所说的是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若是从谭嗣同自身来讲,两昆仑也可能是指他自己,或者再加上一个唐才常。

20、“五哥,谢谢你一直以来的照顾,”杨锐对着王五深深拜了一下,一脸真诚,“大哥在里面等你,他有话对你说”。

21、“按祖制,就算是强盗临行前喊冤,也要重新审讯。我们死了没关系,国体怎么办?祖制怎么办?”

22、这封信如今读来,仍然让人泪流满面,也足可见谭嗣同跟妻子李闰的感情之深。

23、与荣禄不同,张之洞为自己这个亲信幕僚几乎是拼上了身价性命:托上了自己所能托的所有关系为杨锐求情,并在9月27日晚亲自致电荣禄,愿意以自己百余口家人的性命作保:杨锐不是“康d”。

24、这第一句写的是“去”,去的事,去的人。谭嗣同在狱中想起他那些逃亡的维新派战友,内心也希望他们也能像张俭一样,望门投止,能受人保护。因为他有这个愿望,所以他“思张俭”。

25、如今“问鼎”一词的含义已被引申,常用于各类比赛和竞争中参与者争夺第一名的想法。在各类竞争或比赛中,凡用“问鼎”一词时都是用在结果明确之前。

26、相比私人生活,谭嗣同的公共生活同样不幸。他是官二代出身,其父谭继洵曾官居湖北巡抚,封疆大吏,权倾一方,偏偏他与晚清官场风气格格不入,甚至深恶痛绝,父亲的权柄并非助力,反成负担,就此说来,其科考失败、仕途蹉跎,倒也谈不上什么不幸,那毕竟不是他的志业之所在。对他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以苍生为牵念的仁人志士而言,真正的不幸,则在国运沉沦而无力回天。他生于1865年,死于1898年,这期间的国运,可画成一条弧线,只是弧顶不高,顶点定格于1884年。从1865到1884年,在他生命前二十年,大清迎来了“同光中兴”,虽然恍如一场政治春梦,不过到底处于上升期;1884年(甲申年)后国运渐渐衰落,至1894年(甲午年)急转直下——从甲申到甲午这十年应是大清自救的最后机会——1898年(戊戌年)再经一劫,1900年(庚子年)跌入谷底。他早死了两年,未尝亲见国运触底的惨淡一幕,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

27、到了近午时分,整个菜市口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但凡是老北京都知道,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因为要有人头落地了。

28、彭伟星和李大亮说雨下了,狗在午夜第十六点吠叫。因为雨声盖过了挖土的声音,最近墓地周围已经修好了道路,经常在半夜狗狗会被吓坏吠叫,所以他们没有起来看。

29、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30、谭继洵不仅对儿子等人的维新变法尚且不赞同,甚至对当时上司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是不能理解和支持。在“百日维新”期间,就有一位监察御史参劾谭继洵,在所奏不称职官僚折中,指出:“即湖北巡抚谭继洵守旧迂拘,虽人尚无他,要非能奉行新政者。此等即不逢裁缺,亦当分别罢斥,或优之听其告休。”

31、当年是清末,枪械还不流行,冷兵器肉搏还是很有威力的。

32、但他们有一点是一致的:都是想让中国走出积贫积弱的局面,变得更强大。

33、但谁能想到,一百年后,仍然有一些无知的人为了要传说中的“金头”,还在做盗墓和扔骨头的事。

34、刘洋的文化体育局局长去找思农解释:有传言说谭嗣同墓引诱小偷。1898年谭嗣同被杀后,被钝刀斩首,头部腐烂。他找不到。为了让谭嗣同的尸体安全,他的崇拜者们做了一个黄金头。

35、王五一辈子讲义气,觉得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就冒着风险留了下来。

36、他是和霍元甲齐名的爱国英雄,并且霍元甲尊其为兄。

37、谭嗣同听妻子这样说,先是叹气伤心,呜咽泪流,随后苦笑一声:

38、不过,由于刘光第清廉刚正,不喜钻营,所以一直过得两袖清风,官运也很一般,在刑部担任六品官员很多年,一直得不到提拔。

39、如果仅仅是参与维新乃至鼓吹维新,谭嗣同不至于落到人头落地的地步,关键还是在维新运动进入艰难时刻时,以谭嗣同的豪情和胆魄,直接参与了“围园杀后”计划——尽管袁世凯和相关人士之后的回忆和叙述对这段过往含糊其辞,但从多方证据来看,这段历史越来越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

40、此外,1898年谭嗣同被捕前后,妻子李闰并不在北京,所以他们夫妻之间,不可能出现这种谈话。电影情节乃是出自虚构。

41、只是,随着洋人逐步进入中国,银行开始兴起,镖局生意越来越差。

42、自鸦片流入大清后,蚕食了民众的体魄,吞噬了民众的血性,环眼四顾,大街之上行人多骨瘦如柴,病怏怏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让人心中忍不住怒火中烧,恨铁不成钢,华夏子孙如此模样,如何才能强国强民,如何才能驱逐洋人?

43、这样,谭嗣同在浏阳会馆安坐待捕,以死来殉变法事业,以死为唤醒沉睡之中的时人。

44、不仅仅是他们,包括梁启超,乃至康有为,他们都经历了一个剧烈的思想转变过程,还有提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却最后保皇的严复,醉心“帝王术”要提倡复辟但最后却冒着杀头危险真心加入中国共产d的杨度……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样的人有很多。

45、谭嗣同并非仅仅是说说罢了,而是真的就去学武了,他拜过很多人为师。比如拜过胡七为师,胡七也是晚清著名武术家,贯习通臂拳,形意拳,太极拳,擅使锏和双刀;他也跟着父亲的部下学过骑马射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英勇善战的骑兵;后来他还拜大刀王五为师,学习剑法以及单刀,后来不知咋搞的,俩人又成了把兄弟……

46、李闰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逢谭嗣同的生辰、忌日都会焚香燃烛、祭奠亡人。而且常常写悼亡诗,据统计从谭嗣同离世到李闰离世,这30年间,一共作了200多首诗。

47、谭嗣同在十八岁的时候,奉父命,跟湖南观察使李篁仙之女,名叫李闰的女子结了婚。他跟李闰的爱情故事,甚至可以比肩梁山泊与祝英台、白娘子跟许仙、牛郎跟织女。当然那些爱情故事都涉及到神话传说,而谭嗣同跟李闰确实是人间的爱情。

48、“有心问鼎,无力回天”:是指人主观希望做到一件事情,却被客观环境及自身能力所限制而不能完成。

49、自从中日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激荡,作为湖北巡抚的谭继洵思想偏于保守。谭继洵对于儿子谭嗣同和其他激进人士的维新变法极其的不赞同。儿子谭嗣同在倡导变法,计划在浏阳设立算学格致馆,推广新学,曾有人婉请其出名首倡,藉资号召,而谭继洵却表示:“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

50、谭继洵是通过科举出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一步步跻身成为朝廷大员,在复杂的官场上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做事循规蹈矩,在政治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面对改革思想更加激进的谭嗣同,两人又是一起生活的至亲,可以想象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是多么尖锐。

51、这是一封伪信,虽然它读起来可以感动很多人。

52、的确,如果刀子快了,尸体分开了,那是幸福的。但是慈溪用钝刀处死是残忍的。

53、按那位狱卒刘一鸣的回忆:在被抓进来的六个人中,林旭年纪最轻,相貌最俊,在狱中依旧时时面带微笑。

54、王五这一走,这些人尤其是妇孺无依无靠,就得活活饿死。

55、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谭嗣同《狱中题壁》诗,豪情万丈。但有人这是被改动过的,那原版如何?

56、                                                           

57、这倒也并非因那一年康有为已深得光绪帝赏识,林旭有“投机”之想法,而是林旭发自内心是支持变法维新的。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