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陶行知的代表作是什么精选57句集锦

陶行知的代表作是什么精选57句集锦

admin 2023-05-11 02:12 句子大全

陶行知的代表作是什么

1、1943年10月16日,在育才学校师生大会上,陶行知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演说。他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性之人”,只要大家去努力,创造之神一定会降临。

2、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3、此后,他又写了《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提出通过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眼睛这“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4、陶行知与厉麟似、杨亮功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 (陶行知的代表作是什么)。

5、来源于杜威的做中学:杜威为了对抗传统的教育,提出在实践中获得经验。陶行知回到中国,为了把“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视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同时也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一原理将 “做”放在第一位,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相对应的言论有:“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6、 1915年秋,陶行知先生留美时,学习接受过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上学”的观点。后来,他认识到这种主张实质上是“鸟笼式”的教育,因此,他将其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里所谓“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指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是供人生需要的教育。这样就拓展了教育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的内涵。

7、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8、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

9、陶行知先生一生为人谦逊,温和有礼。对于自己的错误,从不因对方的年龄地位产生任何不满的情绪而拒绝改变。有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先生曾用名陶知行,取自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后来他的一个学生询问他为何自己主张“行是知之始”,却又为自己取名为“知行”?陶行知先生听后觉得对方十分有道理,于是改名为陶行知且再未变更。

10、《中国教育改造》是2008年12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行知。中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七十年后的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

11、我在《陶行知学文库》的总序中写道:“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享有盛誉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这是我给陶行知先生作的一个定位,也是我对这个人物的基本理解。

12、“预防疲劳的休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及于全生命的期限!所以我在去年早已提出“预防疲劳的休息”问题,今天重新提出,希望大家时时提示警觉,预防疲劳,不致使身体过分疲劳。天天能在兴致勃勃中工作学习,健康必然在愉快中进步了。至于已经有人过分疲劳了,要快快作“恢复疲劳的休息”。适当的休息,是健身的主要秘诀之万不可忽略。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13、本期校对编辑:赵丽(张玉新导师工作室第七期学员,任教于吉林市第一中学)

14、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公朴、闻一多事件的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15、我的博士论文是《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这篇论文完成20年后以专著形式出版,没想到出版后还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学术原创奖。其实获奖的时候我并不感到欣慰,20世纪90年代的博士论文放到2010年出版还能获得原创奖,我就发现我们这20多年的学术研究进步得不快。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陶行知学研究要做两项工作:一是把国际上的陶行知学术研究成果全部汇集起来,所以我们编辑了《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又编选了《陶行知研究在海外》(新编本),国际上的陶行知研究进展到了哪一步,前沿学术是什么水平,基本上要做到心里有数。另一个就是我们很有必要在几十年的研究基础上,把陶行知研究发展成为专门之学、系统之学、科学之学、实践之学,所以我们考虑到在系统的归纳之外,还要探寻陶行知研究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历史影响。这个课题,我们到现在也没有人去研究。经常有学生说陶行知的研究已经到顶了,那么多位老师在研究,发表了那么多篇文章,还有什么可研究的?我认为陶行知研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懂。陶行知学本身在发展,现实也在发展,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探索。为什么我在2003年开始倡导阳光教育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推动生活实践教育?这是因为我认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一方面要学习、继承、运用,另一方面要把他思想当中一些有价值的主张进行延伸发展。比如他讲过“三力论”——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但他没有讲实践力,没有讲学习力,也没有讲合作力。当然,不能苛求陶行知,而且有些东西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相关概念,但实际上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们把陶行知先生由于时代的原因没有来得及讲或者讲得没那么明确的理念明确地提出来。

16、陶行知,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学家,先后在许多著名学府担任教授,但是民国时代的教授、学者层出不穷,陶行知与他们相同但是也不同,陶行知选择的无疑使教育者中一条劫难的路,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把西方的理论,结合中国国情,这是一个中国教育界的创举。

17、之所以编辑出版《陶行知学文库》,主要基于五点考虑:首先是陶行知这个人物非常重要,同时陶行知学是专门之学、本土之学、实践之学、发展之学,对思想界、学术界,以及推进当下的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18、陶行知一生奋斗,最后积劳成疾又因为好友出事而伤心,他病重的事情,震动整个中国,几乎各d派纷纷慰问,包括像,周恩来、宋庆龄一类的人物也专程探望。最后陶行知离开人世,宋庆龄手书万世师表,毛泽东称之为伟大的教育家,更有后人以最后的圣人称之。

19、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该校的教育纲要草案表明,才学校办的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是“智仁勇合一的教育”,同时把“儿童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清楚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视为教育上的一项本建设。这明确了育才学校的性质与相关内容。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与学关系上的合乎规律的转换,各种形式的参合互用,以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新型“共学”关系,对于“少教多学”内涵的深入把握和全面实施也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20、培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21、《行知诗歌集》上海儿童书局1933年7月初版本

22、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提出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风土人情为内容编成教材,以幼儿足力所能及的地方为教室,以儿童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要内容,参加种植、饲养等劳动,让儿童从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组织游戏,培养出“生龙活虎的体魄、活活泼泼的心灵的儿童来”。

23、在文献阅读与研究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杜威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比如他们同样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儿童的自身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强调积累儿童在生活中的经验而非一味的教授与灌输。

24、陶行知共著有500多万字的论著,记录了他一生的战斗历程。在改革旧教育方面,陶行知大力倡导教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分割,大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倡手脑并用,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育才学校里,陶行知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提出四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想当年,为了改造旧中国的乡村教育,陶行知离开了高等院校,把多年积蓄拿出来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后来,为了办大众教育,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长年奔波在各地。陶行知几乎成了没有家的人了,他的四个孩子,开始时依靠亲属的照料,后来又托朋友帮忙照顾。

25、陶行知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体现了他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治学态度,也蕴含着其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6、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以民主、创造以求共各,进而为探索、推进中国现代化乃至全球现代化奋斗终生。早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立志:“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

27、那时很多人还不明白为什么留洋回来的高材生愿意脱下西装革履,穿上草鞋布衣,下乡住牛棚,开办学校。

28、在教育机构的建设中,陶行知先生曾先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晓庄学校”“育才学校”等教育机构,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师资与文艺骨干,并成为践行其宝贵教育思想的最佳场所。

29、抗战爆发后,陶行知四处筹集经费,挑选有天赋的孩子,成立育才学校。由于反动派在政治上压迫他,在经济上实行封锁,不给他帮助,还恐吓那些捐款给他的人,两百多个孩子的教养,便成了最大的问题。

30、在中国思想史的权威研究里,陶行知已被定位为中国思想史代表性人物之一。比如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权威蔡尚思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化史要论》里,将陶行知定位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家。陶行知把知行合一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31、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32、陶行知,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学家,先后在许多著名学府担任教授,但是民国时代的教授、学者层出不穷,陶行知与他们相同但是也不同,陶行知选择的无疑使教育者中一条劫难的路,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把西方的理论,结合中国国情,这是一个中国教育界的创举。

33、第三点最要紧的,是要“做好为止”。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了,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限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

34、陶行知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35、   陶行知先生发表在《大公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强调,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去发现小孩子的创造力,认识小孩子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和嘴(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而首先要为小孩子争取时间的解放。因此,要对小孩子的创造力给予适当的培养,而最能发挥创造力的条件是民主,要让小孩子在民主的生活中学民主。

36、《中国教育改造》是2008年12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行知。中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七十年后的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

37、纵观陶行知先生的一生,这样谦卑有礼的故事不胜枚举。而令我们钦佩的,除了他伟大的教育智慧,更饱含着高尚的爱国情结。他一生为教育事业奔走呼号,吸引众多学子扎根农村教育,推动了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他教育儿童未有谩骂指责,反倒是报之以源源不断的体谅与关爱。

38、《教学做合一讨论集》上海儿童书局1932年10月初版本

39、《自勉并勉同志》是陶行知的一首教育诗。此诗写于1924年3月15日。当时作者已留学回国,他要自勉并勉同志,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报效社会。

40、②创办山海工学团:工学团实际上是一种以贫苦工农大众为教育对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的教育组织。在工学团,陶行知先生倡导“即导即传”的小先生制,即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知识随时随地地教给别人。陶行知尤其重视小孩子,认为小孩子也能做大事,提出“在教师所有的老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的言论。

4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爱国敬业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他的崇高师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堪称:“万世师表”。

42、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学者、思想家,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43、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人民网评)

44、正是基于以上五点,我们编写了这套《陶行知学文库》。

45、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46、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47、陶行知生在旧中国的民主革命时代,但陶行知的视野并没有局限于旧中国,思想更没有停留在民主革命时代。

48、15岁的陶行知就读于崇一学堂,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49、 陶行知用自己的一生对教育的本质作出了诠释和推进:生活教育,即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生活即教育三个方面。

50、卜师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训诂学、词汇语义学研究。

51、第二点最要紧的,是要“敏捷正确”。人常说,做事要“敏捷”,这是对的。但我觉得做事只是做到敏捷还不够,敏捷是敏捷了,因敏捷而做错了怎么办?所以敏捷之下必须加上“正确”二字,工作敏捷而正确才有效力。一件工作在别人做起来需要四小时,你只要二小时或三小时就做好了,而且做得很正确,这才算是工作的效力。工作怎样能够做得敏捷正确呢?这就是靠熟练与精细。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错弄坏事情的。做事要像做算术的演算草一样,要演得快演得正确。

52、《中国教育改造》上海亚东图书馆1928年4月初版本

53、③创办育才学校: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孩童,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幼苗。

54、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55、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56、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