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虚极静笃和光同尘精选78句集锦
虚极静笃和光同尘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虚极静笃和光同尘)。
2、从今天起我将陆续在此分享自己的生命感动,她可能是人、事、物,也可能只是某个瞬间的思与想,总之是生命中的一个“遇见”。既然你我有缘相遇于同一时空,我愿意把感动传递给你。如果你也有此念,那么好,先邀请你“粉”一下哦。
3、知荣守辱,是一种策略。古今中外,凡能成就大事业的,无不是懂得低头、放低身段的人。只有甘于卑微,把自己置于最低点,方能实现质的飞跃。
4、高明注:“此节经文每句皆作连缀重语,今本则将‘静’、‘妄’等连缀重语删去,虽然用字从简,则经义不若帛书甲乙本详实,从经文内容分析,殊觉删之不当。今据古今各本勘校,此文当作:‘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
5、《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6、——物类千变万化源起于微细状态的“几”,有了水的滋养便会逐步相继而生,处于陆地和水面的交接处就形成青苔,生长在山陵高地就成了车前草,车前草获得粪土的滋养长成乌足,乌足的根变化成土蚕,乌足的叶子变化成蝴蝶。蝴蝶很快又变化成为虫,生活在灶下,那样子就像是蜕皮,它的名字叫做灶马。灶马一千天以后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干余骨。干余骨的唾沫长出虫子斯弥,斯弥又生出蠛蠓。颐辂从蠛蠓中形成,黄軦从九猷中长出;蠓子则产生于萤火虫。羊奚草跟不长笋的老竹相结合,老竹又生出青宁虫;青宁虫生出程(一种赤虫),程使马得以生长,马使人生存,而最终人又归于虚无,返归造化之初的浑沌中。万物都产生于自然的造化,又全都回返自然的造化。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我从中静观:和光同尘、超然物外的真常大道,只有天性纯全的善人志士,才能践行!
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虚极静笃和光同尘)。
10、“虚”从道家角度来看和佛家的"空“有些相似,是一种精神状态,从现代科学角度看,是把自身对世界认知的主观意识去掉,达到空和虚的状态,才能够接受足够多的信息用以分析事物变化的真正规律。
1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要永远做野火,要温柔热烈,并且鲜活。——张虚靖
13、其实想要的是能有一天,赤脚健康地在草原上享受阳光。
14、“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陈鼓应)这几个词最为人们所喜欢所熟知,原因可能各种各样,但有一种可能大概是因为他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的层次上聚合是没有意义的,从“小”超脱到“大”的境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很多挫折。
15、什么是“虚极”?后人解“虚”多为空虚、虚无,真空无象曰“虚”, 虚而至虚曰“极”。这种解读是将此段文字当作人道在解读。
16、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7、他在北京长期从事建设科技领域工作,熟悉他的人习惯称他为“孙工”、“孙处”;曾师从王一新先生,尊师敬道,但不拘师法,自有面目;19岁参加“中日青少年书法比赛”并获奖,作品被刊登在《北京日报》;著有《孙四海书法集》(1998),《孙四海楷书唐诗》(2001);是方正字库《四海行书》创始人。
1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这一章并不是专讲人生,而是主要讲认识世界,当然也包括认识人生。但无论是认识人生哲理,还是认识客观世界,其基本态度是“致虚”、“清静”、“归根”和“复命”。
21、《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此“虚”亦可理解为大山,“至虚极”意为达成最大的山。万物之大者,在人所能接触到的,当为山、海。“至虚极”当合下文“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万物旁作,万物最大的作,就是山与海了,古人认为沧海桑天,循环往复。“守静笃”合下文“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笃”即笃行,可用“周行而不殆”来解读,归根再生,循环往复。
22、回归本原就叫静,静也就是生命的重复,生命的回归——“是谓复命”。
23、即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於寂灭。在一灵独耀境中,不可动心思量,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故宜念起即觉之,心动卸止之。心本虚灵不昧,於修静定工夫中,固须制其外驰;然不可入於昏沉寂灭;宜贯注全神,集中一点,并保其一灵惺惺之境,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要去欲起时,即摄令不起,妄念已起时,即予觉破,令不续起。故古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无念便无心,无心便近道,且亦登堂入室矣。当一心散乱,幻想与杂念纷起,生灭不停时,宜急用斩截法,截断诸心,打杀万缘。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心不外缘而内寂,境不内扰而外静。及至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时,则自虚灵不昧,澄澄自知,虽寂寂而常惺惺,虽惺惺而常寂寂;一灵独耀,神光晔煜,而得大自在力。正如郁山主所说在:「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此即为一灵独耀说法也。修道而能至一灵独耀,便能「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被法惑。」(临济语)无入而不自得也。在此境界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最易体认天理。彻识仁体,明心见性而与道合真。孔门「慎独」之功,亦即在求能保此一灵独耀之灵明也。孟子倡「良知」,阳明承之倡「致良知」,均系此一静极通神工夫。故曰:「心至无心神自定,一灵独耀遍乾坤。」
24、“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世间万物始终处于“归根”和“复命”过程,在一个特定时刻,不是处于从“道”出生的过程,就是处于回归“道”的过程,或者说两个过程在同时行进,比如:我们出生就开始向死亡迈进。了解这个过程就可以称为“知常”。“常”即规律、常识,或者称之为宇宙法则,还可称之为“道纪”。看清世间万物的真实面目、掌握它们的运行法则就是“明”。即:能够知晓万物、理解万物,内心达到彻悟通达、圆满无碍的状态。达到“明”的境界遇事、遇人都想得开、看得透,不被“我执”所缚,不被外界所迷,当下的自我以及外界只是整体的一部分、一个瞬间。只有心“明”后,才可能“悟道”,才可能接近“天人合一”的道境。
25、①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极、笃,意为极度、顶点。②作:生长、发展、活动。③复:循环往复。④芸芸:茂盛、纷杂、繁多。⑤归根:根指道,归根即复归于道。⑥静曰:一本作"是谓"。⑦复命:复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⑧常:指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即守常不变的规则。⑨明:明白、了解。⑩容:宽容、包容。⑾全:周到、周遍。⑿天:指自然的天,或为自然界的代称。
2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7、“白”是清楚、明白,“黑”是糊涂、暗昧。谁都希望自己是个明白人,而不愿意被人看做是糊涂蛋。可是真的就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那是为什么?那其实是洞察一切之后的大智慧,是大智若愚的表现。
28、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的,必先扩张;将要削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要取去的,必先给与。这就是几先的征兆。”(陈鼓应)另外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这叫做微妙的启明。”(傅佩荣)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把老子的这句话看成是“权谋术”。前者以一种自然的心情静观事态的起落,后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参与。也许这两个之间的差别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积极的启示……
29、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这是老子告诉世人求道的方法,何为道,道是客观世界运行规律,是自然的(自然:自己本身就这样)的内在趋动因素。
30、诚致虚的极处,宁守静的定极,宇宙万物生发运动自然具现,我以天下观其归处。自然中万物的所有,最终都各自归复其一宗根。
31、“不知常,妄,妄作凶。”不知晓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回复循环、否定之否定之常理,叫妄。妄作则凶。自然之妄作,就是自然灾害;社会之妄作,会产生民怨甚至动乱;人之妄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蛮干,胡作非为;一是放弃,消极怠惰。
32、 “法无定法”。书法的法理在历史上形成定论,指导一代又一代人登上了艺术的殿堂。然而正是这些法理,将人性定格、制约在固有的理法之中,心灵和性情不得以圆活充分地表现在作品中。怎样才能遵循于“法”,而又通达变法,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法无定法”呢?他认为要保持两种心态,摈弃两种心态:保持清静心、平常心;摈弃功利心、是非心。
33、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①。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②,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③。那万物纷纷芸芸④,各自返回它的本根⑤。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⑥,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⑦,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⑧,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⑨,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⑩。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⑾,公正就能周全⑿,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34、译文: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
35、王弼本作:“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帛书本与王本主要的不同是:“致”为“至”,“并作”为“旁作”,“夫物芸芸”为“天物云云”,“复归其根”多一“于”字。“静笃”甲本为“情表”,乙本为“静督”。甲本“情”字,楚简《老子》作“中”。楚简《老子》释文(甲24简):“至虚恒也;守中笃也;万物方作,居以待复,天物员员,各复其根。”按:取帛书本“云云”比“芸芸”好,“芸芸”是多意,“云云”可指多,也可指变化无穷。
36、天之道若不致虚,以至于达到至极,则万物之气质不实 。地之道若不守静,以至于至笃至实。
37、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38、“容乃公”,能容万物,则无偏私。苏辙注曰:“无所不容,则彼我之情尽,尚谁私乎?无所不公,则天下将往而归之矣。无所不怀,虽天何以加之。”“公乃王”,此王不是统治天下之王,而统治自己之王。“王乃天”,能掌控自己,自己就是天。一沙一世界,一物一宇宙,在自身的小宇宙中,如天一样自然运行。
39、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16章)
40、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4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4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43、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
44、《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4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46、于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人在光中,身光化影,我自见万物生灭无常,道气绵绵流布,昼见日月交替,夜见斗转星移,四季轮值,云布雨露,世间万物,都在依大化绳规,繁衍生长。
47、我从中静观:亘古不变的道,就是真常大道,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混混沌沌,历万劫而不坏,恒久而不易。故曰“道乃久”。
48、“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4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0、只因一件寻常事的发生,它告诉我,我需要一个自由表达的话语空间了。
51、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52、话传到蔺相如耳边,他此后便远远地躲着廉颇。众人甚为不解,以为蔺相如真是怕了廉将军。
53、“没身不怠”,天物各复归其根,是自运动,永无懈怠。
54、2021年到2022学年,我与其他十一位同学同赴福建厦门集美大学访学,在那里度过了精彩充实的一年。访学期间,不管是在专业学习上还是在生活阅历上,我都有很大的收获,较圆满地完成了访学的预期目标和任务。现对我集美大学访学交流期间在学习上的收获、对集大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以及生活情况做以下的汇报总结。
5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6、所以虚静之妙,无物不禀,无物不受,无物不有。万物都是出入于阴阳,才能升降造化。成就万物,与万物并作者,皆是此虚静之妙。
57、“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58、“致虚极,守静笃”。世间万物的存在形式以“动”为绝对,以“静”为相对,只有“变”才是“不变”。老子认为要看清世间万物的真实面目,要观察隐藏在事物背后的“道”,必须以“致虚极、守静笃”为前提。“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坐忘论》。“实”与“虚”相对,“动”与“静”相对,要认识“实”与“动”,最好是站在它们的对立面“虚”和“静”。“虚”指心空,倒掉心中一切,不着一物,不着一念,放下身内、身外所有事。庄子在《人间世》称“虚”为“心斋”:“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静”指寂然不动,不受外物干扰,内心清静无贪念,内心安定无烦忧。心静则神清,神清则生慧。心“虚”致使内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给被观察物留下足够的空间;心“静”致使内心无烦无扰,让我们处于最佳的观察状态。“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庄子·德充符》)。世间万物包括观察者自身,时时刻刻、每分每秒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我们在静的状态下要准确把握事物的运行、变化、发展轨迹获得正确的认识都很难,如果以“动”观“动”,则只可能盲人摸象、胡子眉毛不分,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局部、表象。我们的眼睛存在视觉局限会欺骗我们,我们内心躁动存在错误判断(妄念)也会欺骗我们,所以老子在这里强调要获得正确的认知,看清世间万物的真实面目,只是“虚”不行,还要“虚极”,只是“静”不行,还要“静笃”。佛教和儒家也崇尚“静”。“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道教进一步发挥,把“致虚极、守静笃”作为修行的路径和修行的一个境界。
59、我从中静观:我与太虚同体,性中本体,与天地相同,无憎无欲,湛然清静,视万物为己身,不分彼此,不偏不倚,形同大公。故曰“容乃公”。
60、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
61、“天乃道”,天物之运行就是道;“道乃久”,道永久不变,复归其根。
62、但总的来说,根本方法和途径则是“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要言之所指,就是归根复命,合于大道。
63、在生活方面,厦门是一个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城市,在美丽的鹭岛生活会给我们带来很深的幸福感,集美大学在厦门集美区,邻近海滩,周末就可以和同学一起出游吹海风,吃厦门当地特产美食,这有利于我们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学校的生活也十分舒适。疫情期间学校疫情防控措施合理,学校管理人性化,校园氛围轻松自由,校内校外文娱活动较多,为我们课余闲暇时光提供了很多乐趣。
64、传统文化主张“知行合一”。我们“知常”的目的在于用于我们生活实践。“不知常,妄作凶”。如果不“知常”,必然会导致妄为、胡为、乱为的情况,即使偶尔侥幸获得圆满,最终必然落入失败的窠臼。在不“知常”的情况下,我们常常陷于两种状态:一是稍微取得一点小成就就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上天入地无往不利,有如探囊取物,陷入“盲目欢喜”状态;一是稍微遭遇挫折、失败就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怨天尤人,举目一望外部世界都跟自己过不去,都是自己的仇人和敌人,陷入“盲目绝望”状态。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这二者之间摇摆,时时事事容易冲动,总是抱着凭运气做事。一个人一旦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聪明和幸运,他的人生最终结果只会是失败和不幸。“不知常”最大的表现就是“事事后悔”,随时都大把大把地给自己喂后悔药,运气好办事顺利小有收获就后悔为什么没有早这样办?或者为什么没有趁胜追击收获更多?处事不顺遭遇失败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就后悔自己为什么冲动?后悔自己的命为什么没他人的好?后悔实际是对自我的否定,我们否定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价值,我们就会痛苦,我们的生命就会陷入黑暗,生命力就会逐步枯萎。
65、炫耀手上五克拉的定情戒,其实心里想要的是两人真心独处。
66、此章文字当作天道来解,是老子谈“物理变化”。
67、在他因守父丧居家的日子里,终于悟透了:做人要学着外浊内清、外黑内白。表面上的妥协,其实更有利于事情的顺利开展。
68、乙本没有“归根”二字,为“曰静,静是谓复命”,甲本“曰静”二字残损,王本多“归根”二字。
69、蔺相如解释:他之所以躲着廉颇,并非由于害怕,而是怕将相不和,影响国家的安定,让敌国有机可乘,故而选择了退让。
70、《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71、意思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72、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73、“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
74、(而普通的人,本性早已迷失,才不管什么归根复命,只是心迷幻境,贪高慕贵,追名逐利,肆意妄为,如此流落欲海,永陷沉沦,最终生灭无常,天生天杀。)
75、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後世倡。老子以「守中」为心法,丹道门庭修更有「守中」与「守中黄」一诀法,心口相传。佛家亦倡「中道」,主舍空有二边而行中道,最後虽主「中亦不立」,即中亦应舍,然仍以得证中道为修证要妙。故亦可以说,守中为叁家共法。泯外守中之先,第一步须行「制外存中」法,制外所以令外不入内,守中所以令内不缘外。泯外则不用强制防治外尘之干扰,而外境自泯,外泯则内景之中体自见。天地有天地之中,宇宙有宇宙之中,人心有人心之中,理事有理事之中;得其中,固执而守之,守而勿失,便入道矣。丹道派则须配合八卦五行以「规其中」,复以中为玄牡之门,乃天地之根;故以「中窍」为千古不传之「圣窍」与「道窍」。守之可应天地之中与宇宙之中,得到人心与天心合及人心与道心合一之境界,因之而神化万千也。
76、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77、一身病痛,踩着名贵的高跟鞋进出冰冷的医院,
- 上一篇:冬天的词语两个字精选37句集锦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
- 2023-03-02 教师节的内容资料大全精选81句集锦
- 2023-03-03 哄老婆生气的暖心的话精选20句集锦
- 2023-04-11 人生不怕失败的句子精选106句集锦
- 2023-04-02 怎么签名简单又好看精选25句集锦
- 2023-02-26 好听的古风个性签名精选35句集锦
- 2023-04-11 开国少将王夫之简介精选88句集锦
- 2023-03-06 写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精选45句集锦
- 2023-05-02 摘抄段落50字精选45句集锦
- 2023-04-16 幽默的节约宣传标语精选16句集锦
- 2023-03-04 关于道德文明的名言精选69句集锦
- 2023-04-22 讲文明重礼仪名言警句精选51句集锦
- 2021-03-02 关于520伤感的句子,说说伤感到心痛的句子,伤感短
- 2023-03-17 800字美文摘抄加赏析精选48句集锦
- 2023-04-16 简单家长寄语短句精选111句集锦
- 2023-04-13 李白名言精选83句集锦
- 2020-12-31 剑来温柔的情话,剑来感人语录,剑来经典语录语句
- 2020-12-04 关于安和桥的伤感句子,带安河桥的说说,安和桥发
- 2020-10-23 走在铁轨的心情,铁轨的经典句子,
- 2020-12-12 一杯浊酒伤感句子,浊酒一杯是人生有几回,饮一杯
- 2020-12-19 描写蜜蜂采蜜的一段话,蜜蜂采蜜把句子写具体
- 2020-12-14 怀念狗狗的伤感句子,对狗狗离别的句子,:时间把
- 2020-11-15 伤感的励志唯美句子说说心情:失去了精神支柱
- 2020-09-15 伤感小丑图,小丑心酸的说说,:要看起来够坏自嘲
- 2020-12-18 香烟的说说心情,关于香烟的霸气句子,烟和酒的伤
- 2020-12-10 伤感已故父母的句子,思念已故亲人的句子,悼念刚
- 2020-09-15 月落日升的伤感句子:你是有多幸运还能热泪盈
- 2023-03-04 中国古代实践出真知的名言精选60句集锦
- 2020-11-20 不开心也不伤感的句子,好久没开心过了句子,伤心
- 2020-11-26 关于小白鞋的唯美句子,赞美鞋子的经典句子,赞美
- 2020-12-16 心情说说我是一个爱笑的人,爱笑的人内心都很悲
- 2023-05-08 虚极静笃和光同尘精选78句集锦
- 2023-05-08 冬天的词语两个字精选37句集锦
- 2023-05-08 谭嗣同的故事精选59句集锦
- 2023-05-08 小葱拌豆腐俗语下一句精选37句集锦
- 2023-05-08 写出与夏天有关的词语精选56句集锦
- 2023-05-08 简短说说致自己精选78句集锦
- 2023-05-08 小葱拌豆腐歇后语下一句的意思精选26句集锦
- 2023-05-08 十个谐音对联精选11句集锦
- 2023-05-08 让人心静的佛语禅心短句精选43句集锦
- 2023-05-08 小葱拌豆腐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精选11句集锦
- 2023-05-08 小升初家长寄语怎么写精选34句集锦
- 2023-05-08 奥黛丽赫本李春平精选27句集锦
- 2023-05-08 小葱拌豆腐歇后语的下一句谐音字什精选30句集锦
- 2023-05-08 一年级家长寄语简短精选精选54句集锦
- 2023-05-08 隔着门缝吹喇叭歇后语的下一句精选23句集锦
- 句子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