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三大理论精选65句集锦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三大理论精选65句集锦

admin 2023-05-01 03:45 句子大全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三大理论

1、《智力心理学》是以作者1942年在法兰西学院的一系列讲课为基础而写成的。本书仅对“运算”的构成这一观点进行概述,并尽可能客观地确定这一观点在已经确认的诸种观点之整体当中的地位。皮亚杰早期研究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的发展,并从此入手,最后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

2、虽然生活条件略为艰苦,但弗洛伊德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成为家中的重点关照对象,他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全家人会为给他创造安静的学习氛围。父母老师都对他寄予厚望,弗洛伊德进入大学,选择了医学专业。

3、在梦中将爱和恨的几个对象,凝缩成一个形象表现出来。

4、我们已经知道,梦是欲望的满足。在简单的梦里,欲望没有受到压抑,不用伪装,就可以直接在梦里实现。这类梦大多数出现在心智简单的小孩子的梦里,随着年龄增长,在成年人的梦中出现得越来越少;在复杂的梦里,欲望被压抑,只有经过种种伪装,愿望才能在梦里达成。所谓的解梦,就是反向解开梦的伪装。就好比脱衣服,其实就是衣服是怎么一步一步穿上去的,我们就怎么脱下来。在弗洛伊德看来,梦的材料永远来源于造梦者的经验。从分析的角度看,梦不管如何伪装,梦的素材都可以从造梦者的真实生活经验之中找到来源。在他看来,梦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所以要把梦一段一段拆开分析,这有点像前面讲过的密码法,而不是整体地去看。

5、梦里有时候会梦到自己起床刷牙,一整套流程都做完了,然后突然惊醒。弗洛伊德在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这个叫做“白日梦”,哦不,是"舒适梦"。这也是他关于梦的理论的核心观点,”梦是欲望的满足“。菌菌做这样的睡眠的梦,果然是太贪睡了呢~(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三大理论)。

6、弗洛伊德的观察为后来的人格理论和研究确立了方向。在他之后的多数人格理论家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借用了重要的精神分析的概念和假设,建立了自己的理论。

7、到此,再说梦的解析,似乎略显多余,但我仍然要把我的原则贯彻到底,把最开始定下来的框架内容补足。

8、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也是精神分析的奠基作,同时也可以被看作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作,曾被西方许多学者看作是一本震撼世界的书。

9、库尔特·考夫卡,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在儿童生理发展、记忆论,和人格学说方面作了杰出贡献。

10、自我:派生与本我,最理智和符合现实的部分。帮助本我根据现实可能性来满足。

11、思想背景: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赫尔发展的意识阈概念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12、作者也不能完全同意传统的释梦方法。作为精神病医师和心理学家,作者认为,如果可以把梦当做一种病症,那么就可以利用对梦的解释来寻找病原,从而寻找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法。因此,作者提出了“精神分析疗法”。(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三大理论)。

13、导演大卫林奇,是当代美国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以诡异、阴郁、华丽夹带黑色幽默的风格,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他的所有电影都拒绝用最直白、符合逻辑、思维清晰的叙述方式,这意味着只能在同一时刻只能表现出一种类型,而探索人物潜在的内心世界才是他的意图,他的电影的令人不安、诡异的感觉都来自于影片中多种事物、场景在同一时刻以不同形式的碰撞交织。他擅长于表达介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奇特的氛围,这种像梦魇般的场景能带给感官更为直接的体验。

1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15、精神分析要研究潜意识现象,但是因为潜意识本身不能被直接认识,所以必须通过一些独特的方法才能对它进行研究。这些方法包括自由联想法、梦的解析法和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

16、(前言)梦,一个不可琢磨的东西。有人认为它暗示着未来的祸福,有人觉得它不过是心理印象的随意组合,而弗洛伊德告诉我们,借由对我们梦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自我,从而解决一些困扰我们很久的心理问题。《梦的解析》是什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与达尔文、马克思并称为19世纪的三大伟人。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梦”的著作。弗洛伊德称该书是他“所有发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他一生中只会有一次的“领悟”。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鲁本·弗洛伊德这样评价:《梦的解析》一书中所阐释的梦的基本理论至今仍然大体上未受到挑战,甚至任何值得认真研究的替代理论也没有出现过。弗洛伊德以数百个有趣的梦为实例,以流畅的笔触一一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深沉含义,对诸如“梦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做梦?“梦中的情形为什么通常稀奇古怪?”“梦的意义何在?”“梦的原动力何在?”等一系列困扰人类数千年的疑问提出了合理的解释。在书中,弗洛伊德通过对梦的科学性探索和解释,发现了“梦的工作”原理,以其天才式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开创精神指出“梦是愿望的满足”,挖掘出人性的真正主宰——潜意识。

17、这一时期力比多处于沉寂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或母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在这个阶段,儿童表现为对异性漠不关心,游戏时大多寻找同性伙伴。这种现象持续到青春期才有改变。

18、退行:正常情况下,梦通过精神的运动使人产生感官上的感觉。但在人的做梦过程中,生理感官上突然的受刺激,能够逆反这个过程,即将生理刺激以另外的方式展现在梦境中。

19、弗洛伊德认为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三类:

20、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心态学正式形成。

21、第二位,是弗洛伊德的头号弟子,后来却因为观点不和与弗洛伊德决裂并自立门户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22、不过,华生与弗洛伊德对彼此的观点也互不认同。华生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只是一种经验总结,并没有实验验证,而且他的分析结论过于荒谬,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要扯到童年时心理阴影上面来,这就忽略了多种多样的成长经历对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性格的影响养成。而在弗洛伊德看来,华生的行为主义学派只会研究一些刻板的行为,针对一些具体的动作,编出一系列的解读答案,比如摸鼻子就是撒谎之类(后来也确实逐渐被发扬光大,目前市面充斥各种微表情心理学读物、tvb《读心神探》用的也是这个派别的逻辑),弗洛伊德认为,这面对小猫小狗小老鼠才起作用,面对人类的这样复杂的意识也用此逻辑,简直荒谬至极。

23、荣格和弗洛伊德,两人曾经亲密无间,情同父子。荣格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坚定捍卫者和推广者,而弗洛伊德甚至钦点荣格为自己的继承人,说“如果我是摩西,你就是约书亚”。可到最后,两人还是分道扬镳,荣格退出了弗洛伊德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自创分析心理学派,并成为成就不亚于弗洛伊德的一代宗师。

24、在诸多人格理论中,有一些理论将人格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部分,这些理论都可称为人格结构理论。较著名的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结构模型(精神分析流派)、新精神分析流派的诸多理论、汉斯·艾森克的人格层级模型(特质流派或生物学流派)、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人本主义流派)。应注意,现阶段人格结构理论都属于假说,实证基础都并不十分足够。近期人格心理学界未提出新的较优的人格结构理论。

25、这个理论是说人的精神活动,也可理解为精神分析法,包括三个意识层: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26、它们就像三个协同合作的筑路工人,同心协力打造着,“梦”这条以时间为长度,印象元素为内容的“路”。凝缩作用是原料搬运工,他从梦者不同的生活经历中筛选采集各种各样的元素,并把这些元素的材料没有规律地倾倒在地上,形成一部分并没有多大联系梦“内容”的路基。移置作用则是路面整理工,他参照着梦的图纸,有时用一块与图纸所画内容不同的材料替换图纸内容,有时又用变形、变异的材料的布局组合代替图纸内容。而润饰作用是压路工,他用强大的力量碾压过由前两位同事处理过的梦的材料,让原本没有联系的材料组合在了一起,让原本诡异的梦的内容显得和谐。这三种作用,用筛选、调整、连接的方法,造出了世上本不存在的故事,也就是我们的梦。不过现在问题来了,虽然知道了梦是如何形成的,但是要进行解析,似乎还是一筹莫展啊。这情形就好像,一个并不特殊的日子里,你的朋友亲手做了一个蛋糕送给你,让你猜他做蛋糕的目的一样,你虽然知道蛋糕的做法,但还是读不出来人家的心意。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其实也不完全是。你虽然不能直接从蛋糕推测出朋友的用意,但通过观察蛋糕的外形,品尝它的味道,还是能够对别人的用心略知一二。你虽然不能直接从梦的内容观察出它的深意,但通过对其中元素的拆分和自由联想,还是可以在内心深处找到与之对应的象征意义,从而一窥自己潜意识中的种种情感的。因此,我们如果要对梦进行解析,就必须从观念上抛开梦的外在表现内容对我们判断能力的影响,化整为零,从片段和元素入手,引导梦者对这些元素、片段进行自由联想(即没有强制目的引导的联想),再结合梦者的一些生活经历,从而做出分析解释。好了,围绕如何对梦进行解析的中心问题,进行的解释到这里就结束了。而《梦的解析》一书中的主要内容也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虽然原书中,弗洛伊德还借最后一章的篇幅,讲述了梦过程的心理学。但笔者才疏学浅,无力将其化繁为简,融会贯通,在这里就简单提一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原书。笔者认为梦过程的心理学这一章,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从心理运行机理的角度,重新描述了梦的形成过程,并补充介绍了“退行”和“移情”两种心理状态对梦形成的影响。第二件事是,在分析中指出潜意识和意识之外还有一个负责稽查的精神力量存在,这种力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股稽查力量,应该就是弗洛伊德在之后提出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中的“超我”力量。

27、后来老师解释道,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一般类似男性生殖器的东西都可以视为男性一方的性冲动,比诉说青蛙、剪刀,木棍,绳子……一般圆形或凹陷物体都可以视为女性的性冲动,水也与女性性冲动有关,因为弗洛伊德认为水与子宫有关。

28、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对梦进行分析就是从表现出来的梦,破译出梦的真正含义。

29、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意识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

30、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这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31、但是老实讲,弗洛伊德的解释,逻辑上能够自恰,但这样一种解释,暗含着一种可以解释一切的论调,这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缺陷。

32、B、其次,梦是信息的随机混合,很难被记住。

33、这两个学说的冲突,也引发了心理学史上第一次“离经叛道”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革命。但心理学的发展很快被一个难以破解的问题所阻碍,那就是:如何研究思维。心理学家们对思维的不断探索,诞生了心理学历史上的三大流派。

34、梦的四种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伪装梦,让梦躲过审查。可是经过这么一折腾,梦就面目全非了,在改造和伪装的过程中它丧失了原有的逻辑关系,它很可能看起来混乱荒谬、扑朔迷离、难以理解,很难找到愿望满足的迹象。因此,梦是被压制、被排斥的欲望,用伪装的方式得到了实现。

35、”梦的真正意义总是需要经过分析的,决不是表面意义所能代表的。“

36、听到这儿有人会说,诶,这不和荣格说的一样吗?确实,在梦中的我们可以更聪明智慧这一点上,弗洛姆的观点和荣格是一致的。但是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两个人的看法有根本差别。荣格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在梦中听到了超越我们自己的声音,这声音来自更高明的智慧。而弗洛姆却认为,我们听到的声音并不是什么神秘智慧,而是我们自己的声音,是清醒时被非理性的权威压抑和掩盖的声音,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这个不同点可以说很好地表明了荣格和弗洛姆的根本区别,为什么荣格最终转向神秘主义,而弗洛姆始终秉持的是人本主义。所以弗洛姆对梦的观点是,梦是我们所有心智活动的表现,既可以表现非理性需求,也可以表现理性需求;既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梦所用的象征性语言本身也是中性的,并不一定指向原始性本能,但也未必是什么智慧的预言。

37、常有朋友问,想学习心理学,入门首先要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吗?我想说弗洛伊德只是心理学一个派别,即精神分析派别,而心理学所包含的不仅仅是这样的。想真正学习心理学,入门首先应该看看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史。只有了解这些,你才能以最客观的眼光去深入了解各个学派。

38、梦是欲望的满足,梦是潜意识的表现,梦都是伪装的,我们需透过梦的表象看到它的隐意。

39、移情:本来,梦想要表现出对某事物的一种情感,但由于一种压抑机制的存在,对这一事物的情感被投射到了另一事物上。移情,即是情感对象的转移。这一节开始说人话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梦的运行原理。知道梦的基本目的何在。知道梦是通过何种手段来实现这一基本目的。只要我们对梦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借由梦表现出来的内容,从形成梦的手段上展开分析,进而逆推出梦的真正目的。那么,梦的基本目的何在?弗洛伊德在对大量案例做出分析和论证之后,认为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愿望。梦所营造的一切都在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因此,梦也可以视为一种用心理满足来实现对心理压力的释放的心理活动。简言之,如果你经常做梦,那么可能是这段时期你的心理压力过大,这是一个你需要关注自己内心,给自己解压的信号。OK,说完了梦的基本目的,我们接着说梦达成这一目的的手段。可能我们的内心世界也跟现实世界有几分相似之处,有数股精神力量在相互作用。那种让梦的目的得以实现的精神力量,就像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因为法律的存在,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去直接实现自己的欲望,而要在法律的框架内,用其他一些曲线的方法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弗洛伊德把这种阻碍梦的目的直接达成的精神作用叫做稽查作用。而这种“曲线达成”的方法则被他称为梦的伪装。在这里,梦的伪装,便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形成梦的手段。那么,这种手段具体是如何构成和运行的呢?在梦的工作一章里,弗洛伊德把它表述为三种作用:凝缩作用

40、在弗洛姆看来,荣格在梦的分析方法上,为了显示和弗洛伊德的不同,抛弃了太多东西,结果就是他的分析太过片面和武断。但是有一点荣格说得没错,梦中的我有时候反而比梦醒的我更有智慧,更有预见性。这是为什么呢?真的像荣格说的那样是因为我听到了神秘智慧的声音吗?

41、弗洛伊德首先回顾了此前关于分析梦的科学著作,他认为虽然有趣但是不够充分。然后他记述了许多梦,来阐明他的理论。他的方法开始于分析他的梦“伊尔玛打针”,但也有许多来自病人的个案研究,书中引用的许多最重要的梦都来自他人。

42、治疗者的任务就是让患者毫无保留的不加批判的述说自己的梦境,然后从做梦者的表面内容深入到隐含内容,去解释梦中的符号,找出它的象征意义,把经过化妆变形的梦复原,从而挖掘出做梦者潜抑在无意识里的心理矛盾,从而帮助患者真正解决其治病的情绪。

43、自我,德文原意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同时又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44、只有顺利通过考试的人才会做入学考试的梦,没有通过考试的人往往从不做这种梦。因此,焦虑的考试梦(已经一再证明,梦者如果次日有一项需负责任的活动,而又担心完不成任务时,就会做这种梦)

45、然而,心理学也并非一开始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它创立之初,心理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往往既没有科学的实验方法,也没有可靠的数据,所以,此时的心理学是哲学的一个理论分支。那什么时候它才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呢?19世纪后期,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感受。

46、欲望想从潜意识进入意识层面并不容易。尤其是当这个欲望属于那类一直被压抑、被排斥的愿望时,就更加不容易。它就必须进行伪装,才能被允许进入意识层面。这个梦的审查官具有道德约束力,人的内心有很多不光彩的,甚至自私的欲望,所以一直被内心的道德感压抑和排斥着,被关在潜意识里。为了从潜意识里跑出来,并合理地出现在意识层面的梦境里,这些被压抑、被排斥的欲望会进行伪装。

47、梦形成的第四个因素是再度校正作用,这种作用“以碎布缝补着梦架构的间隙”,即通过大量的连接和修正,把前三种作用下产生的影像连成一体、变得合理。下面我将通过书中的梦例来讲解这一作用。有个未婚年轻人梦见他在常去的餐馆里被几个人逮捕,他对同桌的伙伴说:“我以后再付账,我还要回来的”。但他们却嘲笑说:“我们全都知道了,大家都这么说的”。其中一位客人还在他背后说:“又是一个”。接着,他被带入一个狭窄的房间,里面有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孩。一个警探很快地翻阅着一堆纸张,并重复着梦者的名字。最后,警探问梦者一个问题,梦者答道:“我会这样做的”。于是梦者再望着那女人,发现她长着一脸大胡子。这个梦真实想表达的意思,是梦者对婚姻的焦虑,具体解析请参见图七。在这个梦里,梦通过凝缩作用,把朋友们对结婚的看法以及自己对聘礼的担忧,凝缩到了自己被捕后的几句话当中。梦再通过转移作用,把婚礼的场景转换成了被捕这一过程。通过象征作用,把婚礼现场转换成狭窄的房间。最后,再把这些景象通过复杂的再度校正的作用,合并到一起,成为一个顺理成章的故事。

48、第二部分,梦是什么。接下来,作者提出了本书最主要的观点——梦是愿望的达成。我们肯定都会如下的经历:比如,某天晚上我吃咸了,我晚上会梦到喝大碗的水,然后我就醒了。梦行使了方便,取代了我需要喝水的动作。类似的再比如,早上起床,经常会梦到自己在梳洗。这样,就省去了起床的麻烦。所以,梦告诉我它已经使愿望达成。

49、与另两种流派相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人内心冲突,信奉“活在当下”而不看重过去的“心理阴影”。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冲突来自他个人的内心需求,当需求不能被满足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而如果产生了心理问题,能负责的人只有自己,别去责怪家庭和童年。每个人都需要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发挥潜能,彻底解决问题。

50、亚里士多德认为:疾病刚开始时,在清醒时还不能觉察发生任何变化前,在梦中已经可以有所感觉了。

51、梦论: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梦到的内容只是其表面部分,称为显梦;而我们真正要探究的,是他背后隐藏的潜意识动机,也就是隐梦。

52、接下来出场的,是另一位重量级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头号弟子、钦定接班人,后来却因为观点不和与他分道扬镳并自立门户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53、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著作,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大成就。

54、这个结论一出,解梦师的难题又来了。我们怎么知道一个梦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呢?这简直比弗洛伊德或者荣格的分析更难办嘛。对此弗洛姆说,我们不能先抱定一个梦的好坏,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他举了一个人的梦,这个人拜访了一个伟大善良的大人物,见过他的每个人都说他好,简直众口一词。他自己和这位大人物见面后,也觉得自己真是碰到了一个大好人。但是当晚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这位大人物一副残忍凶恶的嘴脸,和白天见到的时候完全不一样,让他感到恶心。这个梦怎么解释?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套路,肯定会说这是因为做梦者内心其实在嫉妒这个大人物的名声,但是这种情感被压抑了,所以进入了无意识,只是在梦里才反映出来。但是弗洛姆观察这个梦以及后续的进展后,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后来这位做梦者又和这位大人物碰了几次面,他仔细观察了这位先生,又询问了熟悉这位先生的少数人,发现他确实有不为人知的粗鲁一面。后来他回想起来,其实第一次见面时他也有过这种感觉,但是只是一闪而过,因为大多数人都说这位先生是个大好人,热情又友好,所以他只是把这种感觉当成一种错觉,没有太在意。而在梦里,这种“大家都认为”的意见被弱化了,所以他的洞察反而更加敏锐了,并且用一种夸张的象征形式表现了出来。这就是梦里反而比醒着时清醒的典型例子。

55、1923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自我与本我》。这本书重点讲述了弗洛伊德对自己所创建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修正,并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格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本我代表人们最原始的欲望和需求,并希望获得即刻的满足;而超我则代表了人们理想中的自我、道德规范或一个人的良心,它严苛地监视着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这些标准;最后,自我的作用是协调本我、超我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力图在符合超我和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本我的需求,上述三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很大一部分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

56、关于弗洛伊德的“人性本恶”,这里所说的人性,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人的动物性,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这个本我,代表人们最原始的欲望和需求,并希望获得即刻的满足,也就是个体性。善恶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善恶来源于社会性,动物界是没有善恶的,只有人类社会才有,善,就是能够符合社会整体性利益,有助于维持群体性秩序的,为之善,恶则反之。而超我则代表了人们理想中的自我、道德规范或一个人的良心,也就是社会性,而本我(个体性)与超我(社会性)是二元对立的,而善恶源于社会性评判,而超我因其社会性需要,就一定会把自身定义为善,因此,本我,自然就是所谓的“恶”。

57、信奉的基本原则是精神决定论,即认为自然和社会中发生的一切事物都定有其因,人的全部行为都是由愿望、动机、意图等精神因素决定的。

58、你可能就要问了,说梦是欲望的满足,难道所有的梦都是欲望的满足吗?这样的结论会不会太绝对了?开心的梦是愿望的达成,这我们可以理解,但那些恐怖、痛苦、焦虑的梦,难道也是欲望的满足?

59、转移作用,则是梦通过把“梦思”(梦想表达的思想、愿望)转移到其他事物之上,尤其是转移到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之上。这样,就造成了梦的内容跟梦思之间的差异,用以伪装。梦思常常会把这些内容通过某种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仿同关系、颠倒关系等等,联系到一起。比如,有一个年轻的强迫症患者梦见“因为他回家晚了,父亲骂了他一顿”。这个梦本来的意思其实是他生父亲的气,因为父亲回来的太早了。他宁愿父亲永远不回来,就等于希望父亲死去。这是因为,他在父亲外出的时候做了一件错事,被警告说“等你爸爸回来了,你就知道厉害了”。

60、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61、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用于解析梦,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

62、解梦,不仅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更是为了认识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成就自己。

63、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

64、《智力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让·皮亚杰,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