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精选37句集锦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精选37句集锦

admin 2023-04-30 02:28 经典句子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

1、一天,他向客户介绍他的武器。“我的盾牌是世界上最强的,没有什么能穿透它。有了我的盾牌,你永远不会受伤。”

2、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人答曰:(     )

3、(3)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叔叔——(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了解事情的结果:听了这位楚国人的话,有人买吗?为什么?

5、楚人是怎样夸赞自己的矛与盾的?有人向他提出了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他回答不上别人的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6、(1)谈谈自己的理解。此时,你理解了为什么题目会叫《自相矛盾》了吗?

7、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了《自相矛盾》一课。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也明白了人物的思维过程。希望同学们今后认真学习寓言故事,拥有更多的智慧。

8、谁能说说文言文《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9、他先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什么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什么盾都能戳穿。

10、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它不能刺破的东西。”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了。所以说,不能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11、意思是矛和盾牌之间的冲突。这样翻译的话老外是能听懂的,因为英语文化中也有矛和盾这两样东西,和我们汉语中基本一样。

12、我们看下“自相矛盾”表达的深层含义是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

13、军火商不知道如何回答。他所有的客户都发现他是个吹牛大王,于是离开了。

14、《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15、那个楚国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

16、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17、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18、(2)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高潮)

19、其他翻译:sichselbstwidersprechenêtrecontradictoires

20、b.有人在墙上写着:“不准乱涂乱画”,可他自己就在墙上乱画了,他的行为和言论自相矛盾。

21、出处:清代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22、Thearmsdealerdidn’tknowhowtoanswer.Allofhisclientsdiscoveredhewasabraggartandleft. 

23、译文: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4、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5、Paradox:悖论,这个词,指的A和B两个事物冲突,和自相矛盾意思完全一样。如果你在跟老外对话,想引入“自相矛盾”的这个词,可以直接说,Paradox ,你get到了吗?

26、因为楚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他若回答矛能刺穿盾,则与盾“物莫能陷也”相矛盾;他若回答矛不能刺穿盾,则与矛“于物无不陷也”相矛盾。

27、  下面这些句子中的“矛盾”是什么意思?把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A.比喻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B.具有互相排斥的性质C.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他的观点前后有矛盾。(   )他们俩的矛盾很深。(   )去还是不去,他心里很矛盾。(   )

28、(4)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兄弟——(学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9、 (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示例):这些理论自相矛盾。扩展资料:近反义词辨析近义词:格格不入(gégébùrù) (解释):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自):《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示例):我本不知“运动”的人,所以凡所讲演,多与该同盟~。◎《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反义词:并行不悖(bìngxíngbùbèi)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巴金《家》九

30、(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刚才大家回忆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懂《自相矛盾》的大概意思。

31、今天我们要学的字就是“矛”和“盾”,矛和盾本来是古代常用的两种兵器。“矛”尖头利刃,是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盾”坚硬厚实,可掩护身体,是防御性的兵器。小朋友们在下图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样子。而后来常用的“矛盾”一词就是出自这个典故,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或是两者之间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矛”和“盾”都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很像兵器本身的形状。小朋友们可以照着兵器的图片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哦!

3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①之上。庄子曰:“鲦鱼②出游从容③,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④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3、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34、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35、解释: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入:融洽。

36、   给同学或者父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