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金刚经名句精选90句集锦

金刚经名句精选90句集锦

admin 2023-04-21 02:36 句子大全

金刚经名句

1、庄周蝶梦,不知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是出自于庄子。

2、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金刚经名句)。

3、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4、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金刚经名句)。

5、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6、又鉴于篇幅有限,加上下笔之人的才疏学浅,后文就以“名”为引子给大家“说道”“说道“。

7、众生往还六道,随业逐流,遗失了本心,反被六尘的妄想心所蒙蔽,生出种种虚妄之念,这种种心皆不是真实不变的心性,只是一时假名为心而已。这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无非皆由六尘缘影而生,念念相续,事过则灭,这种种无常虚妄之心,是不可得的。

8、(3)儒家之道与仁者爱人。儒家道义的根源是一个“仁”字,它源于孔子的核心价值观“仁者爱人”,其中的”仁”代表天地人三者合混为一体,这是孔子对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最好的理想塑造。

9、到了将来,你就会真正认识到这一步。才会真正发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10、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佛家妙语

11、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12、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佛遗教经》

13、《金刚经》中名句(四句偈),我们时时背诵领悟,即明了实义:

14、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5、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6、教我們修行的方法來了,注意啊!金剛經講到這裡,就告訴我們一個修行的方法,是第二等的方法,因為第一等的大家不懂,是沒有字的;第二等是有字的,應無所住。什麼叫無所住呢?應隨時生清淨心。譬如有人講,老師啊,這兩天修行很好呢!有清淨心。現在大家聽過金剛經,很內行了,他只要有一個清淨心,已經是所知量,範圍很有限了。現在佛解釋什麼叫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禪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這一句話,聽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此心本來無所住的啊!因為你不明白此心無所住,無所住是畢竟空;有個空的境界,就不對了,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那是住法上。

17、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18、《论语》虽为语录体著作,但它的篇次与章句在编排上是有一定的思想贯穿其中的。古今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都有研究,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就指出:第一篇《学而》讲求学的宗旨;第二篇《为政》讲为学的外用;第三篇《八佾》讲把个人的内圣为学,外用为政综合起来的文化精神。

19、我在看网友评论的时候,有人说:“《活着》这本书太残忍了”

20、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因为受持《金刚经》,因悟透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证得空性、破迷开悟、解脱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所以佛经是我们修行路上开悟的一大助缘。佛经是佛陀和高僧大德思想的汇集,能够帮我们开发智慧、清净自性。

21、名相,耳可闻者曰名,眼可见者曰相。我们一般都会认为我们眼睛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感知和现象,其实它们只是名相而已。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并不是这个人本身。所有皆是名义上的相,并不是事物的本来。因为事物本来也是虚妄不实的。

22、这句经文表达了《金刚经》核心的理念。凡夫之心念念攀缘,妄认一切外境为真实,由此产生种种执著,把心“住”在六尘之中。而《金刚经》告诉我们诸法性空,当我们了知它的空性的时候,我就不会去贪恋它,不去执著它。

23、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24、学佛要去除分别心,只有真的做到,看一切现象,无任何差别,看任何人,都不讨厌,看一切都与自己,没有分别,只有这样才能进步。

25、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对自我的执着、对他人的执着、对众生的执着、对生死的执着,那他就不是菩萨了。

26、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7、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28、简单的解释法即是法门,方法,办法。佛教中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意思就是佛祖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根器,悟性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金刚经》中讲道:“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祖在此告诫众比丘。佛法不过是渡人去彼岸的筏子,上了岸不能还背着筏子。应舍弃筏子轻装前进。解脱悟道之后,正法都该舍弃,何况不正的法更不应该有。

29、现在对“学而时习之”章句的错误理解与不当译注,其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没有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特别是把“学”狭隘的理解为“书本知识的学习”。其次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理解为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这里面体现了教师、家长对学生的一个良好愿望,而这个愿望是有悖情理与客观事实的。再次,反映了现行教育中道德教育(做人的教育)没有被真正充分重视,而这方面的不足所产生的问题已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了。

30、「复观自心,非生非灭,最圣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

31、儒家思想,是百家学说之几千年来,为历代儒客尊崇。儒家思想也称为或,由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也是中国的主流意识。

3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33、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金刚心总持论》“四句偈论第四”殊师利菩萨问佛。金刚经中佛常赞叹受持四句偈等。

34、菩萨修六度,以布施为首。布施不但能够利益他人,并且能够破除对于“我所拥有之物”的执着,能够将自己的好东西分享给大众,对治自身的悭吝习气,所以修布施能够获得巨大的福德。

35、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36、“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37、跆拳道,柔道,空手道,武士道通通源于我国的习武之道。

38、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39、(部分内容引自知乎加尔辛老师精解,感谢!)

40、虽然如此,菩萨却不应贪著自己所修的福德,如果贪著于后世的福报受用,仍会因福尽而堕落三途。若能心不贪著,则福德无尽,道果得成。

41、“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内心不挂任何事情在心头,而生其心,生什么心?生清净心、欢喜心、慈悲心、平等心、菩提心,即佛心。就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说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里没有挂碍,就没有忧苦,远离一切颠倒妄想,常得清净、自在,得究竟解脱。

42、有個網友如是說,半年持誦《金剛經》1080遍,我從地獄走向天堂。今天下午,念完了第1080遍《金剛經》。半年的時間好快,但我卻體驗了從地獄走向天堂的感覺。其間有很多強烈的感應,痛苦還有驚喜。

43、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44、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45、剛念完100遍時,就像沐浴了甘露水一樣,身心一下好輕鬆好輕鬆。自閉痛苦的心得到了這些年從未有過的釋放和解脫。當時,我覺得《金剛經》實在太神奇了!隨即發願,要在一年內持3000部《金剛經》。

46、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47、古刹里面,还有一部《金刚经》,据悉是清朝宋思仁到此一游后,专门赠送的,后来古寺庙也就改名为“石经寺”了。金刚经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凭借这一点,使得寺庙在巴蜀大地名气大作。

48、商人實在按捺不住心頭的疑惑,就決定買下老和尚的四句偈。

49、道不尽的道,说的头头是道,不如《道德经》一句话概括。

50、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51、离一切相,也包括佛相,佛就是离了一切相的觉者,如果我们也可以不着一切相,那我们与佛一样。

52、「老和尚,什麼偈子這般神奇,可以讓人免難消災?」

53、始终保持一种如如不动的境界。这样,就达到了“见如来”的资格。

54、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了救县长夫人,硬生生血被抽干,而医生最后也只是漠然地看了一眼,仿佛逝去的并不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55、人生如梦,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生只不过是一场虚幻。

56、《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上一切因缘和合而生的法,都如梦幻泡影般无常虚幻,这一点我们应该看破。既然一切终究是空,何须将其挂怀,何须将其住在心头。

57、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58、有名的“道”等于你“知道”。不妨细数一下你知道的“道”。

59、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60、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61、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62、「复观自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变化无穷,威灵莫测,明明了了,自觉自知,灵灵寂寂,无为常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

63、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64、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佛遗教经》

65、一切都是惟心所用,自生法相。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66、众生本具的如来本性,不停住于任何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离一切分别妄念,即是如来清净本性。

67、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68、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69、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70、如果色身突破,就有灵通力,心本具灵通力,只是脑壳压住它,让它起不了功用,或是习气毛病障碍它,让它不能鉴照一切因缘。所以灵知灵觉无法现起。

71、人世间的有些东西,通过等价交换可以得到,但是对于果位,无论你用金钱,或者是地位、名声,都无法换得,你只有去修才能得到。

72、鸠摩罗什大师译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译文准确,意境优美,佛陀采用了一种奇妙的表达技巧——三句义:比如,

73、这是佛陀向菩萨开示修布施时的发心,布施不应执着于色、声、香、味、触、法等相。

74、圣度文化总结了金刚经十句经典名句,分享给大家。当年六祖慧能,只是听了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言下大悟,可见金刚经却有开悟之功,希望所有学佛者,都能常读金刚经,功德无量,好处无限。

75、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76、佛又说道,世间一切的法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别,这里的一切所指一切,包括我们吃饭睡觉,以及其他儒家道家的思想,都可以理解为法,以及我们听到任何人,讲的话,都在一切法之内,这些法,是平等的,不要认为佛法高于其他法,更不能执着于佛法。

77、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78、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是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79、通过了解得知,寺庙里的法师是从很远的锦江来到此地的,后来得到江夏王的喜欢,通过不断修炼就成了一名高僧。自此之后,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前往这座寺庙拜佛烧香者络绎不绝。后来大师辞世以后,为了纪念他,就在悬崖边上修建了一座祖师殿,其中供奉着一尊肉身佛。

80、“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81、真正的文化在佛家。一偈一颂,往往包含了无尽真理。一字一句里,后面都是精彩典故。

82、“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83、如果把身空掉,亦即色身突破,灵知灵觉的心就现起。以诸根具有六结使(毛病、结缚)言,动、静、根、觉、空、灭等「空身」即是破「动、静」二尘及「根」之结使。空身后,随之而起的是心的灵知灵觉,进入「觉」的结使中。以身空后起心的觉知,其灵通力仍显现在此阶段。

84、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8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6、“金刚”在鸠摩罗什译本中,意指能断万物而不为万物所断。

87、1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8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89、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