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精选46句集锦

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精选46句集锦

admin 2023-04-19 08:58 句子大全

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

1、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尽管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而《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几十年。

3、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在人性论上,孔子还把人性分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知之者”,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学”,属于下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的是中人这部分,中人是有条件接受教育,可以对它们谈高深的学问。

4、l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6、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

7、(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人里面有的人智、有的人愚、有的人贤、有的人不贤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消除区别。

8、l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9、l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

10、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其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在孔子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11、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12、     孔子认为,人和人的智力水平天生就是有差距的。现在基因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有那些智力水平有足够的先天优势的人才能被培养成高端人才。这就好比一个直身高只有八十厘米的人,无论怎样培养,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与现在的美国主流教育思想是一致的。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非常有助于于高端人才的培养。比如美国的基础教育明确地划分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两种模式,孩子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自由选择。

13、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1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5、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16、《孔子的教育思想》一书仅2万余字,在这样的篇幅内就不可能对孔子的思想体系,尤其是教育思想体系进行充分的、详细的论述。

17、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8、l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19、l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0、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是德育。孔子一生都在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二是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21、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22、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23、l             (《卫灵公》)

24、选项D,有教无类是指不因学生的出身贵贱而区别对待,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25、l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26、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27、他又将人分为三类:上智(生而知之者)、中性(学而知之者)、下愚(困而不学者)。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强调教育主要影响的是资质不高不低的“中性”,又回到了先天决定论的错误之中,所以孔子既有内发论的观点,又有外铄论的思想。

28、庶:充足的劳动力;富: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教: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

29、l 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0、全面教育即现在的“素质教育”。孔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全方位的来塑造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行,而不是让其单方面发展。也不能只学习一技之长。

31、l   《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

32、l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朱熹:《四书集注》)

33、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没有使用价值的学习毫无意义。知识很多不能都学,学习要以应用为导向。

34、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认为不论是知识学习还是道德养成,都要建立在学生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5、l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36、(1)人性假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要打破了奴隶主阶级比平民、奴隶就要高贵、优越的思想,成为人人都可接受教育的理论依据。)

37、《论语》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是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孔子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可见孔子轻视、藐视利,藐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38、“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可见孔子教育的目的是仕途,要培养的是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39、关于道德修养: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40、l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41、《礼》又称《士礼》,传于后世称为《仪礼》。孔子认为,礼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

42、l            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43、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融洽,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44、l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45、孔子提倡广泛地学习知识,更要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思考,思考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二者相辅相成,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