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哲学是什么哲学的意义是什么精选66句集锦

哲学是什么哲学的意义是什么精选66句集锦

admin 2023-04-18 08:57 经典句子

哲学是什么哲学的意义是什么

1、哲学史作为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史上的任何一种哲学——历史性的思想——都不是某个哲学家的“独白”,而是哲学家之间的“历时态”的和“同时态”的“对话”。离开哲学“对话”的哲学“独白”是不存在的,而哲学“对话”的前提则是了解、熟悉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历史性的思想”。探讨任何一个哲学问题,如果不以哲学史——思想性的历史——为前提,这种“探讨”都会由于离开“思维的历史和成就”,而把某种“历史性的思想”当作“用来套在任何论题上的刻板公式”,甚至把早已“被抛弃的一些命题”,“作为崭新的知识而出现”。正因如此,在研究任何一个哲学问题时,以“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史)中的各种各样的“历史性的思想”(哲学)为“背景”或“参照系”,就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2、哲学还不如算命带给人的确定性大。你能够用浅显的方式来换岁月静好,从某种角度而言你是幸运的。当你选择了“算命”这一套人生哲学,生活也就相对变得简单,这可能也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哲学”。

3、刘擎:以前我认为哲学是可以通过一部分现象看到本质然后推广,做一个整体的、抽象的,一般化的推论,这是西方哲学常用的方式。但是现在我觉得这种方式有相当大的问题。回到日常生活中,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是具体的、特殊的、特定的、个别的。

4、综上所述,“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的真正涵义,并不是把哲学归结为哲学的历史,更不是把哲学研究限定为对哲学历史的研究,而是强调哲学与哲学史是“历史性的思想”和“思想性的历史”;“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的真正意义,并不是要凸显对“哲学史”的研究,更不是要以“历史”冲淡乃至代替“现实”和“未来”,而是把“哲学”合理地理解为“历史性的思想”即不是把哲学当成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论和“终极的真理”,把“哲学史”合理地理解为“思想性的历史”即不是把哲学史当成人物的罗列、文本的堆砌和“厮杀的战场”。

5、只不过熟人相见面的时候就会打招呼的说,你好啊,要去哪里啊?要去那里干什么呀?等等等等。

6、在论述黑格尔哲学时,恩格斯曾经一再强调: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最宏伟的形式总结了全部哲学发展,是二千五百年来的哲学发展所达到的成果,黑格尔的每个范畴都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阶段。正因如此,恩格斯明确地提出,“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恩格斯还“预警”式地提出,由于对哲学史的不熟悉,“哲学上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提出,并且在哲学界中往往早已被抛弃的一些命题,在理论自然研究家那里却常常作为崭新的知识而出现,甚至在一段时间里成为时髦”;恩格斯又针对“坏的时髦哲学”指出,“官方的黑格尔学派从老师的辩证法中只学会搬弄最简单的技巧,拿来到处应用,而且常常笨拙得可笑。对他们来说,黑格尔的全部遗产不过是可以用来套在任何论题上的刻板公式,不过是可以用来在缺乏思想和实证知识的时候及时搪塞一下的词汇语录”;由此,恩格斯又以结论性的论断提出,所谓辩证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

7、我们的处境变化比预期快,所以每个人都在适应这个变化,每个人都需要一种自觉,需要明白你自己是谁。 

8、我们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遭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对于这些事情我们有一种把握感,认为它有章可循,只要能理清这些事情,你就行了。

9、哲学创新的艰难,首先在于哲学必须以理论方式把握到自己时代的人类性问题。人类生活的每个时代,都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矛盾,个人之间、群体之间、阶层之间、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构成的社会制度问题、政治理想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价值观念问题、社会心理问题和社会思潮问题,使得哲学总是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理性与非理性之间、标准与选择之间、必然与自由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历史的“大尺度”与“小尺度”之间徘徊。这种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哲学思考,既不能凭借某个人的“体验”和“思辨”来回答,也不能依靠“数据的堆砌”和“实例的总和”来论证,而只有运用恩格斯所说的“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也就是以积淀着整个人类文明史的“思想性的历史”,才能在哲学的层面上达到对时代性的人类问题的深层的理解、全面的把握和批判性的反思,从而使哲学真正成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离开以“思想性的历史”为“阶梯”和“支撑点”的“哲学创新”,既经受不住“思想性的历史”的追问,也经受不住时代性的人类问题的诘难。

10、这些词,构成了一个不完整的清单,在我们赋予它们的意义中变化,指向我们的困难、我们的问题,以及那些我们认为已经找到的答案。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一种怀疑主义,它是所有学科的共同基础,也是法国高中哲学教学的出发点。高中哲学教学的任务是唤醒每一个人,并减少他们面对这种“对人性弱点认识的缺乏”所产生的焦虑。正如杰拉尔德·斯费兹(GéraldSfez)所说的,哲学教育的作用不是连接知识,也不是增加另一个悬在空中的知识。这就使得哲学教学不是为了“提供具体的知识内容”,它本质上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教授哲学是为了“改变心灵的倾向,使它有欲望在思考中定位,使复杂的东西出现。学生将体验模糊性并依赖它们,或看到某些概念作为障碍和支撑点的功能,体会正确判断的耐心……学习哲学是为了思考,是为了让人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3)当然,哲学作文(模仿格式和引用材料)是非真的帮助了学生思考,我们不得而知。毕竟一旦作文拥有可以效仿的标准化模型,教授成了“发明”真理的科学家,而学生也成了按部就班的技术人员。

11、实际上,哲学的教学没有具体的对象。任何被认识到的、被掌握的、被提出的困难,都是哲学的基础,也被哲学以自己的方式所承担。正是由于意识到这种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人们开始把困难当作一个问题,并试图对它形成一个概念,对它进行思考,尝试找到它的答案。这使人们成为哲学家,并开始对一切进行哲学思考——从而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不确定性。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才使哲学处于起点,使哲学家们团结起来,开始认识世界、现实、时间、真理、人性、物质、精神、自由、死亡、幸福、正义等等,而这一切都指向了我们的不确定性。

1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13、到了奴隶社会中期,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具体科学成为一门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去了。哲学的研究对象缩小了,并具体化了,在哲学内形成了各种具体的哲学学科: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

14、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所以,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也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论,也是方法论的最高表现。从形式上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是如何将两者的有机结合的学问。

15、因为透彻,所以古代的圣贤,思考问题时,直抵根本,而无凝滞于细枝末节。斯人分析哲学问题,往往由内向外拓展,如同炸鞭炮。在旁人看来,其思想由于缺乏理性,而更为深奥难懂——最典型的,当数道家对天道的阐述。

16、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唯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认识问题。哲学上的矛盾和斗争,主要在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其实实践论的哲学观点,作为唯物史观具有客观性和先进性,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论。

17、认识论和发展观的问题成为这一时期哲学的重点问题。在当代,由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意识科学的独立和迅速发展,哲学的研究对象又发生了变化。哲学不再研究世界某一范围、领域的问题了,而是研究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的规律。

18、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19、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20、对于哲学理论,也总结不出什么特证,只是有一些感悟,叙述如下:

21、哲学对于社会的认识,主要在于对社会运行中的政治和经济两个矛盾运动的看法。国家的存在,社会的政治、经济运动都带有区域性,特别是裂变、聚变武器的存在,使世界政治具有危险中的平衡特征,我们的世界,既充满危险,在这种灭顶的危险中,同时存在一种平衡,这是世界政治的一大特点一一高危中的和平!

22、要解释哲学是什么,也简单,今天的我们把它想成“三观”就行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也可以倒过来看——“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2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里的世界观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其实际是指宇宙观。人类对于宇宙的看法,包括如下一些认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运动规律,物质不灭定律,内因外因论。除此之外还有静与动,有与无,变与不变等等的一些对运动的基础的矛盾理解概念。这些认识与概念构成了哲学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学说。

24、在历史上,美国麦卡锡主义就是以爱国的名义来清剿知识分子,特别是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日本法西斯主义也是以爱国的名义,德国纳粹也是如此。这种“爱国”的激情和论述里,可能包含着偏执、狂热和蒙昧的想法,这是未经反省的东西。一个运动员喜欢某个外国产品,就能被毫不犹豫地判定为不爱国了?这是需要反思的。

25、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生活,我们的经验和认知是具体的,就是当代哲学界关注的所谓“具身认知”(embodiedcognition)。这个认知有双重性,如果我们没有“一般性的概念”——没有正义、没有平等、没有美丑、没有圆形方形的几何概念,我们就没有办法开展自己的生活。但是具体经验和感受,又不能直接和“一般抽象概念”打通。

26、 主持人:如果让您用特别简单的话来解释哲学,您会怎么说?

27、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

28、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29、可见玄学是对已发生后的事件,进行评述和应对的办法的提出。

30、哲学思想的开放和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历史性的思想”的理论自觉不断地创新“思想性的历史”。就此而言,只有理解“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的“历史性的思想”构成“思想性的历史”的真实涵义和真正意义,才能达到这个命题的批评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与未来。这需要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深长思之。

31、“当今教育实践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儿童所受的教育缺乏整体性。各门学科互不相关,互无联系。孩子们上了数学课再上语言课,但看不见这两门课之间的联系,也看不见语言课和紧接着的社会学科课程之间,或者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联系。”每门学科都是一个“独立王国”,相互之间井水不犯河水,这种知识分割现象,唯有通过学哲学才能加以克服。“哲学历来就是探索各门学科之间内在联系的学问,历来就是为理解和解释人类历史而不断提出敏锐深刻问题的学问,还有什么比它更能使儿童接近人类知识的总体结构呢?”

32、《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33、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也有一些哲学家如D.休谟和I.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为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

34、好在世界不会让我们简简单单的就获得绝对真理,而且永远也无法获得,我也希望这样,让人类永运具有进取心,永远在前进的道路上奋力前进!

35、例如,当代哲学在讨论特别关切的“正义”问题时,不仅不能回避罗尔斯、诺齐克和哈耶克这些哲学家的论著,不仅不能绕开新自由主义、新左派和新保守主义这些哲学思潮,而且不能不面对这些哲学论著和哲学思潮中的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霍布斯、洛克再到康德、黑格尔的“幽灵”。一个中国学者探讨这个问题时,不仅不能回避这些西方的“幽灵”,更无法回避从孔孟、老庄到朱熹、王阳明再到康有为、梁启超的“幽灵”。美国学者宾克莱在《理想的冲突》一书中提出,“一个人在对他能够委身的价值进行探索时,要遇到许多竞相争取他信从的理想,他若要使这种探索得到满足,就必须对各种理想有所了解”。离开这些理论资源,离开对这些理论资源的批判性反思,就不能深刻地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当然也就谈不到哲学创新了。

36、比如,一个名叫李迪的男孩在升旗仪式上拒绝向国旗敬礼,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反对这样做,理由是他们信仰基督教,《圣经》中有一章写道“禁止偶像崇拜”。针对“李迪是否应该向国旗敬礼”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帮助儿童思考并作出适当的决策。

37、    怡安的问题实际上是对功利主义伦理学的质疑。功利主义伦理学认为,一种行为是否合理,关健要看它是否导致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幸福或快乐的最大化)。根据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三个人的快乐比一个人的快乐更好、更合理。但反过来讲,在这里,三个人得到的快乐是建立在牺牲怡安的快乐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私”。于是乎,三个人的自私难道就比一个人的自私更好吗?这个问题在伦理学上并不那么好回答。

38、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39、对哲学的主题亦存在许多看法。一些人认为哲学是对问题本身过程的审查;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实质上存在着哲学必须去回答的哲学命题。

40、现实里面就是见到陌生人,或者是陌生人到了自己所在的地方都会问: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来?你来这里干什么?或者是你找谁?你会做什么你还可以干什么?你往哪里去?你要往哪里走?你还要去哪里?等等等等。

41、所谓的“西方”,并不局限于西欧,也包含以西欧文化为主流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并且,整体而言,西方更为注重“独立”与“自由”——所以,西方文化,更显丰富多彩。

42、刘擎教授提醒我们,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处境变化比预期的快。每个人在适应这个变化中,需要一种自觉,需要明白你自己是谁,哲学的反思要求你要学会挑战自己。

43、我们常常去追求一种绝对的真理,要求是永恒的、不变的真理,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是一种进取心的表现,但是我不希望能追求到这种绝对的真理,因为一旦追求到了,那是世界的未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类一旦追求到了绝对的、永恒的真理,那么社会再也无法进步,人类因无法超越真理而失去进取之心,这是人类的灭顶之灾!

44、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45、刘擎:哲学(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基本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它是一种方法,说得更透彻一点是智慧。在希腊文中,这个词它的原意就是“爱智慧”。

46、其实相对真理就是一种在某种条件之下的绝对真理:,比如1+1=在十进制下,它是绝对真理,氢气和氧气在常温下能合成水,在常温下它也是绝对真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相对真理,在必定的条件下,两门科学又都是绝对真理。对于两门科学中具体的知识和规律,我们可以去怀疑它,怀疑而不能否定,那你还是要把它当作真理,并在工作和理论思考中尊重它。

47、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发现发明创造,把一个事物弄明白了,可以操作制造。

48、如果知晓哲学包含人道学,那么:应该不会有人,再去质疑前者的意义。哲学的终极意义,便是助人获得最高的智慧与幸福;当然,对常人而言,其最大的价值,便是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49、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50、哲学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指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并包括哲学在内的社会思想意识方面的各种形态。政治决定方向,法律讲究秩序,道德规范行为,艺术在娱乐享受中接受教育,而哲学是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基础,当然也是整个社会的思想基础之一。

51、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52、思考、思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犹如呼吸与消化,人皆有之。比如,在与他人交谈时,思维就贯穿其中。听别人说话,领会其中的含义,推断说话人直接或间接表达的意思,设想他可能有的各种意图,由此决定自己该如何应对,这就是思维。思维有“熟练”与“拙劣”、“有效”与“无效”之别。结论作得不恰当、定义下得不确切、评价事物不加鉴别,这些都是无效思维的反映。如何使学生的思维成为有效的思维呢?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对进行哲学教学。

53、哲学创新的艰难,还在于发现理论资源中的真正的理论困难,从而以新的理论去回答和解决这些理论困难。哲学的发展,是在不断地发现和解决这些理论困难的进程中实现的。离开作为“思想性的历史”的哲学史,离开这个“思想性的历史”所构成的哲学发展的“阶梯”和“支撑点”,离开对“思想性的历史”中所蕴含的真正的理论困难的发现,所谓的“哲学创新”是不真实的。发现真实的理论困难,不仅需要长期的、艰苦的“文献积累”,更需要持久的、艰辛的“思想积累”,消化理论资源、活化理论资源、突破理论资源。理论资源的突破口,就是理论资源中的真正的理论困难。例如,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在钻研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深切地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真实的理论困难,从而创建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马克思认为,“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之所以是“神秘的”,不仅是由于他把思维过程当作“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且是由于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会“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恩格斯提出,“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的黑格尔辩证法,之所以“竟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是因为黑格尔“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即德国古典哲学作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只是发生了一场“睡帽中的革命”;列宁则从“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这种理论视野出发,揭示了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唯心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即“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在哲学史的意义上,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真切地获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资源,真实地发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困难,并以“改变世界”的理论自觉面向现实,才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合理形态”的、“革命的和批判的”辩证法——“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辩证法。

54、想要了解这样的作文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我们首先必须参考1854年的法律指示,其中规定:“学生将通过讨论写作程序中指出的要点来模仿伟大的模型(一些哲学的经典著作)”。因此,写作就是模仿伟大古典作家的作品,其内容主要依据和模仿古典哲学的“三段论学说”,也就是“序论”、“本论”和“结论”。1866年,第二帝国处于自由主义阶段,巴黎大学举行的中学毕业会考的首批题目选择证实了这一观点,会考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准确地再现所被教授的知识,比如学生在会考前会模拟到以下作文题目:“分类学应该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举例说明:什么是精确的科学?这些科学的方法是什么?而我们必须把它们所具有的精确性归结于什么?”、“灵魂不死的证明——区分形而上学论证和道德论证:命题理论。”一方面,加强人文学科的教学有利于精英阶层的培养,改革的重点是要让法语(文学和语言的运用)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必须让现代科学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这些试题应运而生。

55、《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

56、    怡安(6岁)心中觉得忿忿不平。她发现,爸爸妈妈朋友的三个孩子在他家里看电视,害他不能看他喜爱的电视节目。“妈妈”,她懊丧地问,“三个人的自私,怎么就比一个人的自私好呢?”这是一个真正的、地地道道的哲学问题,是专家学者在学术会议上经常讨论的哲学问题。

57、如果你处在这样一个观念中,你就会思考”如何爱国”、“爱国是不是排外”、“爱国是不是就不能喜欢外国货”。爱国是一个崇高的情感,需要仔细而理性的分析,有些你以为的爱国行为,其实未必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态度和做法。

58、刘擎:哲学有启发性,具有风险。它的风险点在哪?回避哲学思考,会有一种安全,就是不会自觉地意识到“为人处事”的背后,其实是有一套特定观念的、认知的、规范的、美学的框架。

59、玄学是仿照模式进行小改小革,也可以把相同的事情做成做好的。

60、遇到问题,提问本身就是乐趣。比如,今晚要吃饭,吃什么,跟谁吃,吃多久,吃完了干啥?这是第一层。吃鸡,鸡是什么,活着之前是什么,红烧之后是什么?吃到肚里是什么?鸡活着是为了什么,变成食物后,对于我意味着美味,对于他是不是灭亡?如果没有泯灭,他变成了我们吗?我们是人还是鸡,鸡是我们或者我们是鸡?有意思没?无论对什么事务,请穷尽答案,问到底……

61、回到哲学教育本身,在法国的基础教育中,哲学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是面对世界的态度,或是一种批判精神——这些都是哲学家的特征。当然,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哲学只是自命不凡地假装谈论一切,或是有技巧地谈论比权威更高的事物。

62、英语词语Philosophy(拉丁语:philosophia)源于古希腊语中的φιλοσοφία,意思为“爱智慧”,有时也译为“智慧的朋友”,该词由φίλος(philos,爱)的派生词φιλεῖν(Philein,去爱)和σοφία(Sophia,智慧)组合而成。一般认为,古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最先在著作中引入“哲学家”和“哲学”这两个术语。

63、在古代,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庞杂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是能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各种问题,都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时期的哲学研究对象,包含了具体科学的对象,哲学和科学浑然一体。

64、第是哲学对社会的意义。哲学是关于各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它同其他各种具体科学知识一起构成人类的知识体系;同时哲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起构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5、在对当前哲学研究状况的反思和批评中,对“脱离现实”的批评是重要的和必要的;但是,究竟以何种方式“面向现实”,即究竟是以“经验”方式还是以“哲学”方式面向现实,却往往是被人们忽视甚至是忽略的。直面哲学研究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就是以研究“现实”之名,其实是在非哲学的层面上提出、思考和回答问题,也就是在“经验”的层次上提出、思考和回答问题。这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缺少哲学研究的“阶梯”和“支撑点”,缺少真正的理论思维和艰苦的理论探索,把“现实”变成“数据的堆砌”和“实例的总和”,因而无法(无力)对“现实”作出应有的理论把握。例如,究竟如何看待“中国问题”?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