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哲学是什么精选103句集锦

哲学是什么精选103句集锦

admin 2023-04-18 08:56 经典句子

哲学是什么

1、哲学确实没有唯一的答案,但不能说没有答案。不同的哲学对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回答。不仅对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人生价值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哲学对自身问题的回答也不一样。世界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存在是被感知”和“存在是不依赖人的意志的客观存在”,哪个正确?认识从哪里来?有天赋观念吗?等等。看法都是多种多样的。

2、马克思把哲学看成关于真理的学说,而不是根本不可能有答案的思辨学说。这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中的变革密不可分。马克思要创立一个不仅能说明世界而且能改造世界的哲学。如果哲学根本不可能提供真理,只会无休止地自说自话,怎么可能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创造一个科学地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哲学学说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正因为它具有科学性,才能发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哲学是什么)。

3、哲学产生于社会生产力长足进步的古代奴隶制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能力的较大提高,人们开始思索世界的本质等理论问题,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出现了。

4、讲道理也有艺术不艺术之分,有时候讲不好乱讲,有时候正正经经讲出一番道理来,有的人不止于此,他掌握讲道理的艺术,同样的道理让他一讲就讲得那么娓娓动听。(哲学是什么)。

5、区别: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揭示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6、你每天睁开双眼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存在?这一切都是怎么产生的?

7、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8、科学:理论加实践来为了人类文明延续创新而存在的一切。(科学本来就有很多多的学科嘛。)

9、现代人在遇到有些问题也会常常使用罗辑与推理思维,寻找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10、有人直到临死的一刻,都并不直接面对面地考虑死的问题,或即便考虑,也只为活着的人考虑,而不为自己考虑,好像他的死只与别人有关,而与他自己不相干似的。

11、◉ 中国有没有哲学?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没有哪个民族没有技术和艺术,但并非每个民族都有科学。哲学有什么用?这有时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不是事事都要先看是否有用。

12、  这里,就人的自在与自由而言,自在与自由实是同一个意思。它们标明的都是人的一种超越性存在,也就是超越于一切关系物与一切派生物的存在。人这种存在者的存在总是要比一切关系物与派生物“多”出一些,他既能开展出各种关系而置身于这些关系之中,也能突破这一切关系而超出这一切关系。就他能够置身于一切派生性关系之外而守于自身来说,他是一个自在者;而就他能够从自身开展出一切关系又能够突破这一切关系而返回自身来说,他是一个自由者。前者标明的是人的超越性存在的消极维度,也就是不可被穿透、不可被穷尽的维度,后者标明的则是这种超越性存在的积极维度:既能肯定出一个关系世界,也能从这个关系世界退身出来。退往何处呢?退回到关系之外却能开辟一切关系的自身。没有这个超越而开放的自身,我们不可能开辟出一个人的关系世界,也不可能从这个关系世界突破出来而对这个关系世界进行反思与改善。在这个意义上,超越性存在的消极维度更具有根本性意义。这意味着,真正的自由存在必定是包含着自在于自身的自由,或者说,人的真正自由必定是自在的,而人的自在也必定是自由的。

13、中国哲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厌恶的已不是某一哲学派别或学说,而是哲学本身;而这,才显露除了中国哲学的真正面目。

14、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研究世界的基本学科和手段。从历史的角度看,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15、这种探求,在理论上,就是哲学;在实践上,就是艺术。更确切的说,它就是作为艺术的哲学和达到哲学层次的艺术。

16、叔本华曾把客体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比喻为琴与琴拨子的关系,虽然人有同样的大脑但对相同的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像。为什么会这样?人们往往误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味着对象相同,主体意识必然相同。这是一种机械反映论的观点,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观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于强调人的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有其物质根源。那么,为什么面对相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呢?这就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在接受外界的东西时,头脑中会经过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从而形成对同样对象的不同反映。人不仅是通过大脑反映对象,而且人们原有的前识也参与认识的形成,这个过程中有评价的作用,不同的评价会影响对对象的反映。如果这样说,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关于“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岂非无用?不是的。它有用。因为当我们深入研究为什么对象相同而思想、意识不同,或者对象相同而形成的影像不同时,我们还要回到物质第一性,回到存在决定意识上来。因为不同的思想意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肯定有它的现实原因,这个原因不在主体自身而在主体之外的存在。用琴拨子弹琴,不同的人会弹出不同声音,原因就在于琴拨子的力度或弹琴者的手法不一样。如果没有琴拨子,琴永远不会发出声音,否则就是列宁说的发疯的钢琴,自我弹奏。

17、哲学讲的是物质之间的关系,万物之间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的,万物是运动而不是静止的。

18、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不同,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指哲学中探究宇宙万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而另一个则是黑格尔开始使用,马克思也沿用的术语,它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19、哲学起源最早是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引发的哲学思潮。

20、这个爱情故事也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幸福观:浪漫的、至死不渝的爱情也是一种幸福,甚至高于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的幸福。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在悲剧式的爱情中也能感受到幸福,它甚至比电视里的各种“兜售幸福”的广告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难道不是吗?因此我们也许会想:“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各种各样的答案都是对的。

21、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

22、真正的哲学的生长不能依靠编织纯粹的抽象概念,而只能以我们对外在与内在世界的观察和经验为基础。要在哲学领域里做出真正的成就,不可能通过组合概念就能实现。哲学就如艺术和文学,其源泉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把握。而且,无论一个人怎样沉迷于仰望星空,而忽视地上的一切陈设,他也不可能在世界发展中保持冷血,始终不投入行动并切身感受世界发展带来的震撼。

23、哲学(英文: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是在具体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毛主席在《整顿d的作风》中说:“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4、中国人就按老的方式思维,你的书根本没人看,更没人懂,奈何?或者不说“改变”,而说“改进”、“改善”。同样也有问题。为什么要改变?

25、“艺术”这个词最朴素的意思差不多等于办法、方法。做一件事情有人上来就胡做,我们说,你这样胡来不行,做事要有个方法。有方式方法,就是有art,有艺术。方法、艺术、性格、道德,所有这些词,既泛指某一领域,又特指这一领域中正面的、优秀的。道德研究包括研究不道德的行为,而“有道德”则专指道德优秀,同样,“艺术”既泛指方式方法,又特指优秀的方式方法。我制作一个椅子,不会做,胡做,做出来歪七扭又难看又不结实。一个小木匠来做,他有一套做椅子的方法,做成个正正经经的椅子。公输班来做,那就是件艺术品了,得收在博物馆里。当然,公输班做椅子不是想送给博物馆,他就是想做把椅子。从前,艺术不是为博物馆服务的,艺术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做成,做漂亮。这层意思其实我们现在也不陌生,放马有放马的艺术,烹调有烹调的艺术,有的人字写得真艺术,有的人话说得真艺术。

26、如果说从当下世界摆脱出来而返回到源头处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解放过程,那么,从源头处打开可能性而打开未来,则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事件。但是,不管是从有到无的解放,还是从无到有的创造,都是一种自由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哲学就在有无之间进行摆渡,那么,也可以说,哲学既是以自由为前提,又是对自由的实践与维护。就哲学从追寻本原开始而言,哲学一开始就基于自由;而就哲学以追问世界本原为使命而言,哲学就是以守护自由与维护自由为使命。

27、由于同一性规定是最初的规定,因而是离我们日常生活最遥远、也最容易被遗忘的规定,以致人们常常迷执于事物的关系属性,倒忽略了事物的本质规定;也由于同一性规定是最初的规定,所以它是最直接却也是最模糊的规定,以致人们在展开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往往只抓住同一性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规定,而遮蔽了其他方面的规定。所以,追寻同一性规定不仅要突破事物的关系属性方面的规定,而且要“综合”本质性的规定。

28、如果说作为一门科学的哲学是一个概念体系,那么,它一定是一个自由体系,即向无敞开的体系,向绝对他者敞开的体系,因而一定是一个永远有可能性尚待展开的开放性体系。

29、这种探求,在理论上,就是哲学;在实践上,就是艺术。更确切的说,它就是作为艺术的哲学和达到哲学层次的艺术。

30、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一般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研究宇宙的性质、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基本问题。

31、哲学讲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2、哲学”这个概念不可能有一个放在什么场合都合适的定义,就像“宗教”、“文化”、“品德”这些概念一样。这并不表明大家不懂这些概念,或理解得不清楚,“跳”这个字出现在任何场合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但我无法给“跳”下个定义。

33、只不过熟人相见面的时候就会打招呼的说,你好啊,要去哪里啊?要去那里干什么呀?等等等等。

34、人是一种讲道理的动物,只有超级专制的父母才会只命令孩子这样做那样做而从不说明理由,只有把人民当做奴隶的政府才会只下命令不讲道理。然而,即使我们每次问为什么都徒然遭到一通训斥,我们依然会忍不住问为什么,为什么给他的多给我的少?为什么今天让我向东明天让我向西?为什么太阳老是圆的而月亮有圆有缺?问为什么,是人的本性,回答为什么、讲道理,也就成了生活中一件通常而又重要的事情。父母哪怕瞎编,也得编个道理出来:不能撒谎,撒了谎鼻子长疮。同理,很专制的政府也需要一套意识形态,好像它滥捕滥杀还挺有道理,实际上,由于专制政府的许多做法很不自然,所以它需要专门豢养一整批意识形态专家来为自己辩护。

35、当人们形成了一定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成为指导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方法论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36、哲学就是关系学,别想太多,你把你的生活关系、工作关系、家庭关系中的”树“搞清楚了,你就认识清楚、言行有度了。说到这里,哲学就已经基本够用了,千万别想多了,别抬头看天空,也别想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想多了,你就不知道“我是谁“了。

37、没有哪个民族没有技术和艺术,但并非每个民族都有科学。人们曾好问中国为什么没发展出近代科学,后来有人指出,问题应当反过来问:西方怎么就发展出了近代科学?之所以换个问法,是想提示,没有科学是常态,没有什么东西命定我们发展出科学来。我们可以没有营养学却吃得挺富营养,而且味道极佳,这类话已成老生常谈。科学不是必然要有的,也不是必要的。同理,对于讲道理来说,讲道理的科学并不是必要的。不懂哲学的人可以很会讲道理,反过来,哲学家不都是道理讲得最好的,就像游泳教练不一定游泳游得最好。

38、当我们摆脱童稚状态、“困知而求学”的时候,我们能够获得人生的智慧吗?“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想先讲一讲两部电影。

39、虽然《泰坦尼克号》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但里面所颂扬的爱情毕竟经过了艺术的升华。十几年之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又合作了另外一部电影:《革命之路》,它所讲述的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一开始和在《泰坦尼克号》中一样相遇相知相爱,然后就结婚,但婚后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却矛盾重重、争吵不断,当女主人怀孕之后,他们打算一起迁居浪漫之都巴黎来重新开始他们的生活,然而最终他们的计划流产了,女主人公选择了流产并死在了医院里,之后男主人公生活在无尽的悔恨之中。

40、C刊公号热文——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二季度)

41、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1771—1801)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

42、哲学讲的是否定之否定之间的关系,就是说要学会不断否定,不断创新,要改革。

43、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澄清哲学是什么。然而,要回答哲学是什么却又并非容易的事情。假如我们仅仅是根据字面意思将它定义为“爱智慧”(Philosophy意即Loveofwisdom),那么在我们大多数人尚且对哲学研究些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不完全清楚的情况下,这样一种定义就显得太过宽泛了。

44、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不同,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指哲学中探究宇宙万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而另一个则是黑格尔开始使用,马克思也沿用的术语,它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45、如果是这样,哲学有什么意义呢?一个完全不确定的、没有正确答案的哲学,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有价值吗?人类为什么需要这种没有答案的哲学呢?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哲学不能是哲学家的胡说八道。哲学可以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说,在哲学中可以区分出正确的回答和不正确的回答。从这个角度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学说,它不是神学。例如,人的认识只能来自实践,而不可能是头脑中自生的,天赋观念是错误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在人类产生以前世界就存在;人类产生以后,在改变世界,但世界并不因此成为依赖人的存在。即使人类不存在,世界仍继续存在。“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因此,世界的客观性是对世界本质问题的正确回答。这种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可以这样说,有些哲学问题可以有正确的答案,有些则没有,正在探索;不能笼统地说哲学没有答案,否则,哲学真像一件破披风,任何人都能披上。马克思作为一门新哲学的创始人,强调哲学应该是关于真理的学说,他反问道:“哲学是不是应该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这句俗语所说的那样,对每一个国家都采取特殊的原则呢?哲学是不是应该在一个国家里相信3×1=在第二个国家里相信女人没有灵魂,而在第三个国家里却又相信有人在天上喝啤酒呢?难道存在着植物和星辰的一般本性而不存在人的一般本性吗?哲学是问:什么是真实的?而不是问:什么是有效的?它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

46、但是,作为追寻世界本原的努力,哲学不只是一种返乡之旅,同时也是一种“未来之旅”。因为只有从当下的关系世界摆脱出来,才能真正返回本原。彻底的返回,就是彻底的解放。而彻底的解放,彻底的摆脱,就是自由。所以,彻底的返回本原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意味着回到与绝对的源头共在,与一个永远以不出场的方式出场的绝对他者共在,或者说,与一个永远以无的方式有着、以不在的方式在着的他者共在;另一方面意味着我们回到自身而回到自由。所以,对我们来说,回到源头,就是回到与绝对他者共在的自由存在中。相对于各种关系性存在总是封闭于关系之中而言,超越性的自由存在在根本上则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它不仅让自己退回到可能性当中,而且让一切存在者都置身于可能性之中,甚至当下的现实世界,也不过只是一种可能性的展开。简单地说,自由就是守于可能性而打开可能性的存在。而这也就是未来的存在。未来是什么?未来就是希望,而希望就是被打开的可能性,就是靠眼光才看到-看出来的事物。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在打开了可能性的地平线里。

47、但是,现在这样划分已经不正确了,至少出现了交叉。

48、懂得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一旦懂得,往往成了厉害的角色,比如阿城就提到过:“我永远要感谢的是旧书店。小时候见到的新中国淘汰的书真是多,古今中外都有,便宜,但还是没有一本买得起,就站着看。我想我的启蒙,是在旧书店完成的,后来与人聊天,逐渐意识到我与我的同龄人的文化构成不一样了。有了这个构成启蒙,心里才有点底。”

49、陈先达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躬耕哲学领域近七十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陈先生厚积薄发,先后撰写了一系列哲学随笔,如《静园夜语》《哲学心语》《静园夜话》《漫步遐思》等。近日,陈先生汇聚多年思想灵感,又推出新作,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哲学认知、人生智慧、人的地位与价值等命题,饱含生活气息,引人入胜。

50、因此,大学之格物,分开来说,一方面是我们从概念世界即角色事物中返回自身,返回自由,另一方面,是让事物在自己位置上存在,也就是让事物以自在物来与我们相遇。格物而知者,乃自已之自由与物之自在。知自己之自由,则明自己之为真实自己而能诚,知物之自在,则明他者之尊大而存敬畏之心。

51、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属于二元论。

52、认识论来源于希腊语知识和演讲,它是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个哲学方法。目前知识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概念,而也有人认为它们其实是存在一些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

53、然而哲学不需要抒情,思想实验蕴含着意想不到的革命。《季风青少年哲学课》把思想实验作为一种引导孩子们研习哲学的重要方法,在芜杂的现实中,选出一个变量推至极端,哲学家各自所选择的那个变量,也代表了他们对于世界的疑问与解答——芝诺选择的是变化,因而“飞矢不动”;罗尔斯关注的是正义,于是便有了“无知之幕”;维根特斯坦关注的是语言,便设想了“盒子里的甲虫”。而在现实生活中,飞矢当然不会停下来,无知之幕也并不存在,别人的盒子总是可以被揭开检验甲虫这个词汇的真面目的。思想实验并不因为与现实不合而失去意义,那是我们突然跃起,短暂离开地球的时刻,这是哲学家的天真,更是少年的天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今天少年们的想象力与可能性被思想实验所打开,那么明天,他们就有可能用人生实验与社会实验打开这个民族的未来。毕竟一切的革命,都首先是头脑的解放。

54、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它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55、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56、科学家可以不讨论什么是科学,数学家可以不讨论什么数学,艺术家也可以不讨论什么是艺术,唯有哲学家不能不讨论什么是哲学。

57、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什么?这两个问法一样吗?如果我们想对哲学的本质有所把握,我们应对哲学采取哪一种问法?笼统地说,这两种问法好像是一样的。在日常语境里,人们也通常把这两个问法当作是同一个问法。而在西语句式中,中文的这两种问法直接就被抹平(“统一”)为一种问法。但是,如果深究起来,这两个问法实际上并不一样。

58、C刊公号热文——人文经济地理、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二季度)

59、生命从此就至少有了一种最基本的意义,这就是:探求生命的意义。或者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我探求。

60、可见哲学是没有认识没有方法的条件下,自己建立起认识和方法。也就是创造一个模式。

61、没有对象和对对象的反映,就没有思想和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同样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这是辩证法。苏轼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如果不用琴,只有手指能发出琴声吗?如果只有琴没有手指,琴会响吗?都不行。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的。

62、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研究世界的基本学科和手段。从历史的角度看,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63、显然,致知格物,要格的就是这种作为整体的自在物。而要格这样的物,也就是要与自在物打交道,就必须从概念-名相中解放出来。唯有这种解放,才能真正面对自在物,与自在物打交道。而从概念-名相中解放出来意味什么呢?意味着空出我们的心灵,意味着把一切概念物、从而把一切经验物从我们的心灵中、从我们的思想中、从我们意识中排除出去,剩下什么呢?剩下纯粹的意识本身,剩下一个自主的自由域。纯粹意识本身就是一个自由的存在,因为一切关系,包括因果关系都是以这个纯粹意识为基础。自由的存在,就是自己的存在,就是作为自身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才是真正的“诚”。

64、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然而,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很早就对日蚀月蚀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那么,怎能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呢?说中国没有科学,显然是说没有发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说中国人从来只有迷信,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想,我的大致看法是这样的:从孔子以后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孔子讲了一套道理,墨子讲了一套道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于是大家来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样就成道理怎样就不成道理。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出了哲学,典型的像庄子、老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晋玄学的辩名析理。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后来有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海德格尔多数时候也是这样使用“思想”和“哲学”这两个词的,所以他说希腊思想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手里才成了哲学。只不过他多数时候从消极方面看待这种转变,这一点我不大同意。

65、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的根本认识观点,这种认识规点还形成一个论识体系。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也在发展着,目前在社会实践中符带着一个保护环境的问题,过去学哲学中常讲,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会不会把地球的自然环境改坏了,如果改坏了,环境治理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在经济建设中要符带保护环境,使我们,使人类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这个环境的矛盾,是哲学认识自然的一个新课题。

66、为了“老”得更久一些,我也像公园里大清早那些老爷爷老太太们一样,开始练上了气功,与那个未经科学证实的“阴性物质世界”打交道。

67、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是与通常局限于某种具体对象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问。

68、实际上,一切定义式的发问都隐含着对同一性规定的反思。在“哲学是什么?”这种追问中,就是对哲学之同一性规定的反思,或者说,是要在反思中把握哲学的同一性规定。

69、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

70、对什么是哲学,罗素并没有给出定义,但有个描述性的说法: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至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又像科学一样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诸权威,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71、当然,直到临死才来考虑死的问题,才把死当作“自己的”问题来考虑,一般来说是“太晚”了。

72、一方面,只是基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存在,我们才能展开与确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器具与器具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强者与弱者的关系。虽然我们的确一出生就进入了关系之中,但是,因为我们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关系项进入关系的,所以我们进入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自由体之间的关系(尽管人们通常并不觉悟到这一点)。正因为人们实际上都是作为自由者来确立和展开与他人的关系,才会确立起一系列仁爱的、充满道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由于每个人都能够有自由的理性而是自由的存在,每个人才能够设身处地地把他人当作如自己一样的存在者来理解、对待,从而才能不仅仅把他人当工具,而是也把他人当作目的本身来对待,因而也才能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确立为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法则,或者说,也才能把“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确立为人间法则。凡是违背这一法则的人间关系之所以需要加以改变和修正,就在于这一法则既是基于个体的自由存在,又是维护个体自由的底线。因此,凡是违背这一法则的人间关系都必定是对关系项的自由的损害。从另一个角度说,那些建立在这一法则之上的伦理规范之所以正当而需要加以维护,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只是因为它们间接地基于所要规范的对象的自由存在,同时也是对这种自由存在的维护。比如,在一些后儒思想中被看作是基于血缘亲情的“孝”,实际上与血缘毫无关系,否则,孝道无法外推。换言之,孝道之所以正当而值得加以维护,并不是因为它是出于血缘关系,而是因为它出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法则,而在根本上则是出于关系项的自由存在。不管是孝道中的“养”还是“敬”,都是基于孔子与耶稣所觉悟到的法则才成为正当的。否则,养的要求与敬的要求都不具有正当性。以为孝悌这些伦理要求与实践是基于血缘亲情的想法,实际上是对血缘关系的一种古老迷信,它与图腾崇拜以及其他偶像崇拜一样,是人类精神尚未达到绝对意识而停留于有限性事物的一种体现。① 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以仁学的绝对精神突破了血缘关系,确立起了超越一切(被夏商周奉行了几千年的)宗法制度的普遍仁爱原则。在孔子这里,孝之所以成为行仁之“本”,不是因为孝是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伦理规范及其实践,而仅仅因为母-子与父-子关系是每个人(不管是以亲子身份还是以养子身份出现)遇到的第一个关系场所,因而成了每个人实践、确立、贯彻仁爱原则于人生的出发点。也就是说,在母子或父子关系中行孝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我们行仁的起点。这里,普遍仁爱原则是孝道的标准与尺度。换言之,仁爱原则是父-子关系的尺度,也是一切亲情的法则。

73、西学东渐哲学进入中国后,学界发生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有无哲学的论争。其认为中国有哲学的人把哲学定义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想。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74、通常情况下可以见到的是:自己到事物当中去,了解与考察总结出了解和考察的结果结论写出一本书来。这个人就是哲学人。

75、第三个向度涉及时代性问题,就是当代中国的复杂实践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哲学并不负责回答具体问题,但对这些具体问题需要整体性的理解,需要用一个道理把它们贯通起来。这种贯通是兼具现代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贯通,应体现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思想探索。唯有如此,才能在不同视角的交融中孕育具有创造性的当代中国哲学。

76、通俗的讲:就是科学解释不了的问题可以换成哲学来思考。

77、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78、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这并不是说每个答案都是正确的与合理的,例如“幸福就是像猪一样活着”这个答案在我看来就不合理,虽然我们有时很羡慕猪不知忧愁、没心没肺地活着,但想必没有人是愿意成为猪的。

79、科学是知其所以然的认识。不过说到“科学”,还有系统化的意思。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用episteme来称谓科学(知识),episteme和后来的scientia,本来也就是“知道”、“认识”之类,但后来专指成系统的知识,以与doxa(零星的偶发的见解)相对。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把“科学”理解为知其所以然的系统认识。

80、在汉语中,“哲”是聪明的意思,在希腊文中则意味着爱智慧,所以,按照字义解释,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

81、有很多种讲道理的方式。一类是为命令和行为提供理由:“别出去”,“为什么”,“外面冷得很”——因为冷得很所以不要出门。我们似乎还可以接着问:“天为什么冷”,“因为起风了”,“为什么起风”等等,这样的追问没个头,但这是另外一种追问了,是对自然因果的追问,不再是为命令和行为提供理由,不属于狭义的讲道理。我们也许不追问一个原因的原因,而疑问某一个理由何以成为理由,就是说,不问为什么天冷,而问“为什么天冷就不出门呀?”——“这么冷的天出门会冻掉鼻子”这不是向外追溯因果,而是把原来提供的理由(天冷)分解为一个因果(天冷会冻掉鼻子)和一个理由(因为会冻掉鼻子所以不要出门)。这种向内的追问通常不过两三道我们就无言以对。因果可以无穷追问,理由却很快有到头的时候。

82、哲学(Φιλοσοφία)按其希腊语词源是“追寻智慧”的意思。中文里,“哲”起源很早,其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83、王维,生于古城西安,自由学者,青年哲学人。致力于形而上学、语言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和思考。在治学理念上,不同于以哲学史或哲学家研究为主的传统范式,主张面向问题本身,去真切的发现和探索哲学命题,回到哲学最本原的思考中。近年来,也在尝试做一些哲学普及工作,希望通过哲学的广泛传播,让大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哲学的理性精神,希望在这片土地上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具有理性思辨的品格。

84、上面解释了一下“讲道理”,下面再说说“讲道理的科学”里的“科学”这个概念。不过,“科学”是个极大的概念,这里只浅近谈谈科学和艺术的区别。

85、不理解整体也难以理解局部,正如不理解人的结构的整体,也难以理解人的任何一个器官的功能一样。就这个意义说,哲学如同乐队指挥,尽管其不演奏任何一种乐器。一个乐队少一种乐器仍然是乐队,而没有指挥则没有乐队。一个乐队既需要乐器演奏者,也需要指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一样,既需要各门具体学科,以便深入认识局部,同样也需要能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的整体思想。哲学就是从世界整体把握世界的学说,所以我们把哲学称为世界观。

86、认识论来源于希腊语知识和演讲,它是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个哲学方法。目前知识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概念,而也有人认为它们其实是存在一些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

87、当一个人意识到“是什么”与“什么是”的区别时,“哲学”就开始萌芽了!(灵光一闪)(呲牙)

88、一般常用的玄学就是说武松用拳头打死了老虎,武松有点笨,为什么不先打老虎的眼睛呢?老虎瞎了以后不任由摆布了吗?他不知道自己如果遇见老虎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叫老虎一口咬死了。

89、哲学应该具有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就不会推动哲学思考。但哲学的好奇不同于“包打听”,不同于对别人别事感兴趣,哲学的好奇心意在探讨事物的本质,探讨具有普遍性的事物,而不是探讨社会新闻、张家长李家短的闲事。因此,哲学家的好奇可以称为惊奇心,而单纯好打听别人家的闲事,则只是好奇。好奇与惊奇的不同之处在于,惊奇指向求知,而好奇只对打听闲事感兴趣。

90、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91、 (本文原载《江苏行政学学报》2012第一期)

92、“唯物主义”物质观,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咱中国古代也有“人定胜天”思想。可见,咱中国古代也认识到“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如“女娲补天”丶“后羿射日”丶“愚公移山”都是赞扬古人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伟大传说。

93、还有一类讲道理,不是从事例到大道理,而是直接从道理到道理。例如从甲在乙左推出乙在甲右,例如一个人说如果A所以B,今非B所以非A,另一个人可以说他推论错误,这些都是在纯道理层面上讲道理。 讲道理是说话的一种形式,取了讲道理的形式,不一定真有道理,谁说谎谁鼻子长疮,所以不能说谎,这说法取了讲道理的形式,但其中的所谓道理可能根本不成道理。反过来,不取讲道理的形式,绝不意味着讲得不合道理。林妹妹进了荣府,“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房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云云,那是描述,不是在讲道理,但讲得有条有理。不仅描述等等需要合乎道理,甚至不讲道理也得合乎道理地讲,“我是流氓我怕谁”够不讲理的,但这讲法本身合乎道理,要么他怎么不说“我是小学语文老师我怕谁”哪?“道”和“说话”意思差不多,“道理”和“说话之理”差不多,说话要让人听懂,就得在某个层面上讲道理,与此相应,讲道理的科学也就在某个意义上是说话的科学或语言的科学。哲学是广义的逻辑,逻辑或logik,来自希腊话里的logos、logein,就是“说话”的意思,“道理”的意思。 道理该分成几类,讲道理和合乎道理的关系如何,不讲道理和不是在讲道理的关系如何,所有这些都可以研究一番,都是哲学或讲道理的科学该去研究的内容,这里不多说了。 上面解释了一下“讲道理”,下面再说说“讲道理的科学”里的“科学”这个概念。不过,“科学”是个极大的概念,这里只浅近谈谈科学和艺术的区别。 “艺术”这具词最朴素的意思差不多等于办法、方法。做一件事情有人上来就胡做,我们说,你这样胡来不行,做事要有个方法。有方式方法,就是有art,有艺术。方法、艺术、性格、道德,所有这些词,既泛指某一领域,又特指这一领域中正面的、优秀的。道德研究包括研究不道德的行为,而“有道德”则专指道德优秀,同样,“艺术”既泛指方式方法,又特指优秀的方式方法。我制作一个椅子,不会做,胡做,做出来歪七扭又难看又不结实。一个小木匠来做,他有一套做椅子的方法,做成个正正经经的椅子。公输班来做,那就是件艺术品了,得收在博物馆里。当然,公输班做椅子不是想送给博物馆,他就是想做把椅子。从前,艺术不是为博物馆服务的,艺术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做成,做漂亮。这层意思其实我们现在也不陌生,放马有放马的艺术,烹调有烹调的艺术,有的人字写得真艺术,有的人话说得真艺术。 讲道理也有艺术不艺术之分,有时候讲不好乱讲,有时候正正经经讲一番道理来,有的人不止于此,他掌握讲道理的艺术,同样的道理让他一讲就讲得那么娓娓动听。 掌握了一门艺术,是广义上的一种“知”,“会编篮子”差不多等于说“知道怎么编篮子”,而且这种知来得尤为真切。不过,这种亲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知识,这两种不同的知识,有时称之为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所过来,讲得出做一件事情的道道,不一定就做得好这件事情。据说一个曾培养出游泳世界冠军的教练本人是只旱鸭子。

94、◉ 有两种不同的知识,有时称之为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这两种知识的区别,有时称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或理性不及的认知和理性认知,或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科学”可以理解为知其所以然的系统认识。

95、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

96、哲学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的意思。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97、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假设真有呢?

98、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两门知识,这两门知识的特点是研究各具体矛盾的特殊性,而哲学在广泛概括这些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总结出它们的普遍性,所以不管是对立统一规律,还矛盾论,或者内外因学说,在这两门科学中都无一例外的普遍存在。

99、然而,人是与上帝相似的存在。或者说,上帝其实就是人的本质。上帝在创造出世界来之前,也曾是多么孤独无依:

100、“佛祖”说,这是“缘”,缘聚缘散丶色即空丶空即色,六道轮回。所以要“善施丶持诫丶超渡众生”。

101、逻辑学的发明者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从当前已知条件推理出未知必然结果的科学。广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102、但是,时间意识,实际上,也就是从有到无与从无到有的意识。没有对“无”的意识,没有对终结的觉悟,也就不会有真正的“开始”与“过去”,而只有从“有”到“有”的循环。而循环实质上是一种位移式的空间运动,而不是时间的绵延与扩展。但是,我们之所以有“开始”的意识,之所以会去寻找与发现“开始”,首先就因为我们有“无”的意识。有对“无”的意识,我们才会意识到有一个从无到有的事件,从而才有真正的开始。哲学通过概念的自由演绎从现实世界,也即从作为“有”的当下世界摆脱-解放出来,所能达到的真正本原实际上就是一个“无”,一个永远不出场的绝对他者就是一个无,就是一个整体的可能性存在。哲学退回到无而打开的可能性,也即打开的希望与未来,是一种有待于实现的“尚未”。未来是创造的,就在于它是从无中开显与实现出来的。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