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精选80句集锦

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精选80句集锦

admin 2023-04-17 02:01 句子大全

托尔斯泰的一生简介

1、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年)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年)。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

2、也就是说,上帝即爱。因为心中有上帝,一个人才会感觉到爱的本质——不能不爱,一个人才会因为爱上帝而爱他人;而那种从爱自己出发,然后扩展为爱一切的行为使得爱仅仅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规则,缺乏真实的内容和力量。因而,“当人失掉了上帝及爱,人便不能爱所有人和所有物。失掉这个基础,将使得人之爱堕落成为利益性和回报式的感情施舍。”(52)

3、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不仅当时沙皇政府要封禁它,就连远在西边、倡导自由的美国也不得不开始谨慎对待,因为这一本书传递的思想,有解构社会伦理的危险。所以,后来沙皇俄国政府能够在索菲娅·别尔斯的劝说下同意解禁,也不能完全说这不是一个开明的皇帝。

4、在这之前,我首先阅读了《托尔斯泰传》。随着对托尔斯泰的深入了解,我发现年轻时自己对《复活》的理解是如此肤浅和片面。

5、((俄)赫尔岑(А.И. ГЕРЦЕН) 译者:项星耀 后浪出品)

6、今天,当它再次出版,我们依然致敬它。我们致敬书中展现的斗争精神,致敬书中充溢的自由之光辉,同样,我们致敬作者赫尔岑,致敬他巨大的勇气和绝对的真诚,为我们记录了一段历史,而在某种意义上,历史即是现实。

7、(35)《复活》,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161页

8、“事情十分清楚,人民的全部灾难,或者至少是人民灾难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在他们的手里,却在那些利用土地所有权,依靠人民的劳动生活活着的人们的手里。”

9、随后,托尔斯泰又写瓦西里在梦境中等待一个人,就是那个大声吆喝他、命令他躺在尼基塔身上的人(可见在那个“断然”行动之前他可能已经听到了心中的呼唤,却未完全意识到)。那个人走来找他,召唤他跟随自己,那就是瓦西里心中的爱与理性、他身体中的神性,就是潜藏在他心中的上帝。

10、在一个茫茫的黑夜,怀着痛苦绝望的心情,这位伟大的世界文学巨匠,孤苦伶仃地病死在了一辆列车上……

11、托尔斯泰出生于俄国的上层贵族阶层,年轻时也曾像其他的贵族公子一样放荡骄奢地生活。

12、(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ibookreview)

13、聂赫留多夫来回走得有点累了。脑子也想得有点累了,他就在靠近灯的一张沙发上坐下来,随手翻开英国人送给他留作纪念的福音书,那是他刚才清理口袋里的东西时丢在桌上的。

14、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5、“处于低下地位的人,只要向完美的目标前进了,他在道德上就获得了生命”(43) 

16、(45)《天国在你们心中》,李正荣 王佳平译,许贤绪校,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188页

17、经过长时间创作的《光在黑暗中发亮》(1911)反映作者在世界观转变后同家庭和社会的冲突,宣扬不抗恶,而剧情的发展又反驳了这种说教的无力,是他最矛盾的作品之一。

18、托尔斯泰给自己构造的一套思想体系,文学史和思想史家习惯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19、为了不让他对自己失望,她竭尽全力唤醒自己所有最高尚的品质,尽可能地做到最好。

20、她知道自己很漂亮,但从不卖弄风情,对于自己的美貌对男人产生的作用却不怎么高兴,甚至感到害怕,对于所有恋爱都绝对厌恶和恐惧。她成为一个革命者,是因为她从小就对富有的生活感到厌恶,热爱普通人的生活。

21、1862年托尔斯泰与17岁的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СофьяАндреевнаТолстая)结婚,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他和妻子的关系至今仍有争论,可以确认的是大部分时光他们过得不错,他妻子帮助他管理庄园,这使得托尔斯泰可以将全部时间用于文学作品的精雕细刻,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妻子也进行誊清和保存文稿的工作。

22、一天,瓦西里外出买一处便宜的庄园,和仆人尼基塔在大风雪中迷了路。空寂的原野上,寒风呼啸,冷雪飞舞。对生活从未有过任何奢望和过分要求的尼基塔安然地躺在雪橇上等待死亡,而瓦西里却不甘心就这么死去,他想冲出死的包围。他尝试着用平时谈买卖时显现出的精明和耐心去寻找一条逃生之路,却无法成功。他又试着祈祷,希望那位创造过奇迹的圣徒尼古拉神父保佑自己,并许愿做一堂感恩礼拜……

23、这份来自于灵魂对灵魂吸引的爱,才是让马斯洛娃人性“复活”的真正原因,最终马斯洛娃嫁给了他,没有接受聂赫留多夫赎罪式的爱。

24、他大学一毕业就加入了民粹派,担任起一个乡村教师的职责,大胆地向他的学生和农民讲解他所认为公正的,公然批判他所认为不公正的。

25、基于此,托尔斯泰拒绝遵循教会为他提供的一切教义、规则和仪式,他指出所有关于神迹的传说都是无稽之谈和自欺欺人的骗术,只有与我们自身对真正的生命和幸福的渴望相关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也就是说,信仰上帝,不是因为上帝是站在彼岸,等待着将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神和末日审判的裁决者,而是因为“上帝就是生命”他活在此世,活在信仰者的心中。人以自己的宗教信仰为中介,可以找到与上帝沟通的方式,从而找到上帝,找到生命的意义。

26、为了能和学生进行更深入地交流,我再次阅读了托翁的这三部代表作。

27、《活尸》(1911)写一个觉醒的贵族因社会制度不合理而离家出走,同时揭露贵族的自私冷酷和他们的合法婚姻的虚伪性。

28、(52)引自《基督教文化评论·第九辑·作为新生命观的信仰》,陈建洪,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页

29、生卒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30、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31、1853年托尔斯泰读到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战线,并参与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写成《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

32、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33、“18年来,他多亏奉行了这种信仰的种种规定,才得到一笔收入,足以赡养他的家属”。

34、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35、刘文飞:米尔斯基和他的《俄国文学史》,《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3期;

36、玛丽.帕芙诺芙娜是一个富有的将军的女儿,会说三种语言,相貌美丽动人,举止优雅高贵。她把富有的哥哥送给她的所有东西都分给别人,自己却过得像个最朴素的工人家的姑娘,穿戴不仅简单,甚至寒酸,对自己的外表一点都不在意。

37、在1884年,托尔斯泰写了一本名叫《什么是我的信仰》的书,在书中他公开地承认了他的基督教信仰。他声称自己信仰耶稣的教诲,特别是深受山上宝训的影响,以及有关非暴力和和平主义的教条。

38、1860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39、托尔斯泰的《复活》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品,一方面,在对当时社会的罪恶和腐朽反动的国家、法律、教会制度的揭露上,很难找出另一部作品有这样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40、托尔斯泰把一生对俄国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了解,集中地、总结性地表现在《复活》中。

41、英国作家萧伯纳非常钦佩托尔斯泰的才能,但同时又说,他“往往像儿童一般幼稚”。

42、人不能没有爱。爱是真正生命的唯一充实的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由此,因拥有真正的爱,人才会从对上帝和他人的爱中获得真正的幸福;同时,真正生命的获得就是依靠理性的认识,剥除虚假幸福的迷障,释放心中的爱。在托尔斯泰的观念中,上帝——神既是理性也是爱,它们是一体的。“理智即上帝……理智是我借以看见事物的一束光(流明),为了不至于迷路,我从不逾越它。因此,对我来说,爱上帝就意味着爱理智之光;为上帝服务就意味着为理智服务;靠上帝生活就意味着在理智之光的照耀下生活……

43、1905年,俄国一众人等所期望的革命终于发生了,但是这次革命正如托克维尔在他的《旧制度和大革命》中所说的那样,它在原有的封建制度崩溃之时,因并未带来革命预期的结果,而致使执政者与民众间的矛盾公开化,社会动荡愈演愈烈。俄国文艺繁荣的时代,也随之结束了。

44、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

45、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46、讲座时间:6月22日(上午:9:30——11:30)

47、善于算计钱财的瓦西里·安德烈伊奇就经历了一个从动物性生命向神性生命靠近的过程。多少年来,他沉迷在尘世的欲念之中,为了攒钱随意欺骗雇工,时时刻刻为自己赚钱的才能与本领而自豪,如何使财富日益增多是他思考的唯一问题。

48、“他还领悟和相信每一个人只要履行这些戒律就行,不必再做别的事,人生唯一合理的意义就在于此。”

49、(44)《天国在你们心中》,李正荣 王佳平译,许贤绪校,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61页

50、1856年,远在西欧的法国,一场变革即将到来。在此之前,法国的变革已经发生了数次,但是越是变革,整个社会却越是动乱,整个法国社会就在民主共和以及帝制之间来回摇摆。

51、19世纪的在沙皇政权统治下的俄国,呈现出了一系列非常奇怪、反常的现象:

52、(1)据传说,1307年,在瑞士中部的格琉特利草原上,乌里州、施维茨州和下瓦尔登州的代表一起宣誓,要为祖国的解放而斗争到底,史称“永久同盟”。它奠定了瑞士国家独立的基础。赫尔岑用这传说的宣誓比拟他与奥加辽夫在莫斯科麻雀山上的宣誓。

53、另一个大人物查尔斯基伯爵,他丰衣美食,养尊处优,而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俄罗斯帝国乃至全世界会造成极大的好处还是极大的坏处,他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

54、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

55、她觉得西蒙松爱她现在的样子,是认为她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拥有特别高尚的道德品质。

56、在这部作品前面的大部分章节里,托尔斯泰用“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手法,对当时沙皇俄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和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批判,对底层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动人的深刻描绘,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愤怒和憎恨。

57、新婚之后,革命形势逐渐转入低潮,他也逐渐克服了思想上的危机。他脱离社交,安居庄园,购置产业,过着俭朴、宁静、和睦而幸福的生活。从1863年起他以6年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年他出席军事法庭为士兵希布宁辩护。希布宁因不堪军官的虐待打了军官的耳光,虽经托尔斯泰为之奔走,希布宁却终被枪决。这一事件使他开始形成反对法庭和死刑的看法。

58、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59、据说,当时沙皇尼古拉二世接见了索菲娅·别尔斯之后,随即立刻同意解禁此书,并且对索菲娅·别尔斯给予了高度评价。

60、Hello,同学们,刚刚开学的你们有没有觉得内心还没有沉静下来呢?今天阿U带着可以让人沉淀心灵的好书来了——《复活》。

61、他是一个十分有容忍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各人性格特征。列夫·托尔斯泰面对着民生疾苦有着十分强烈的洞悉感,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中,也能够看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民众生活有着十分敏锐的触摸感,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索之后,列夫·托尔斯泰的性格中也体现出了十分激进的特点。

62、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丶《安娜.卡列尼娜》丶《复活》等。

63、托尔斯泰在描写一个主持议事的神职人员时,嘲讽地写道:

64、在1889年至1899年间,他共耗10年,先后六易其稿写了不朽的作品《复活》。

65、《阿尔别特》(1857~1858)和《琉森》(1857)都是写艺术家的。前者的中心思想是“自由创作”问题,作品中宣称“美是人世间唯一无可置疑的幸福”,是作家一度醉心“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的产物。

66、他是一个既守旧而又求新的人,他的思想体系中充满着矛盾。与他同时代的的许多人已经发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67、再加上语文教师的特殊身份,我越来越重视自己和学生对名著经典的阅读滋养。

68、当时封禁这本书的,可不止沙皇俄国,远在西边的美国也禁止民众邮购刊载这本小说的报纸,甚至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西奥多 罗斯福看过了列夫托尔斯泰的这本书后,认为托尔斯泰是一位变态人士。

69、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70、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71、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苏联东欧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理事。从事俄国思想文化史、中俄关系史研究。代表著作:《苏联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研究》、《帝国风暴:大变革前夜的俄罗斯》等。担任喜马拉雅“世界历史大师课“之”俄罗斯史“课程的讲师。参与制作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

72、“吃人的事情原来不是发生在森林中,而是发生在办公室里。”

73、当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娅·别尔斯为他丈夫的小说请求解禁之时,托尔斯泰正拿着他的笔,号召人们推翻这个王朝。他虽然对解禁令感到满意,却不能原谅妻子低三下四的去恳求沙皇。

74、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在《忏悔录》(1879~1880)等论文里,他广泛阐述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75、在这种“主义”的指导下,托尔斯泰一方面对压迫人民的沙皇政府持敌对态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不要用暴力的方法去求去解放,而是要用“人家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伸过去”的办法来感动敌人,并且用那种“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之类的精神枷锁来约束自己和别人。

76、西蒙松也是出生于上层贵族,但他是一个依靠自己的理智能清醒思考的人,并依据思考后的决定采取行动。

77、那就是继续维持现有的世道,必须去让那些人去当省长、典狱长、军官和警察。

78、《黑暗的势力》(1886)揭露金钱的罪恶,同时宣扬拯救灵魂的说教。

79、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