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黑格尔哲学到底多厉害精选75句集锦

黑格尔哲学到底多厉害精选75句集锦

admin 2023-04-06 02:55 句子大全

黑格尔哲学到底多厉害

1、此文系本平台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欢迎给本平台赐稿,分享全球贵人的信息。投稿信箱:fulingbijie@1com

2、原来,高中时期的Booth每次回家的路上都会路过一个赌场,还交了很多不学无术的朋友,后来渐渐开始沉迷赌博,最终选择辍学,走上了不断犯罪的道路。而MindyGlazer身边都是爱学习的同学,在学校积极融入集体,不断努力进取,后来成为了当地的女法官。

3、近日,又有一则关于“北大保安”的新闻冲上热搜。还记得掌握15000+英文词汇量的北大“网红保安”许文龙吗?据新闻报道,许文龙在工作之余完成了所有大学本科课程并通过答辩,即将获得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学历。

4、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批判吸取和改造。黑格尔的《逻辑学》突破以往哲学家把实践理解为道德践履的范围,把“善”理解为包括人的要求和外部现实性的人的实践,并以认识为正题,以实践为反题,对两者进行比较,认为实践包含认识,高于认识,指出这种观念不仅具有普遍东西的品格,而且具有单纯现实东西的品格。

5、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最有可能的成长的方式就是“复制”现在的你。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

6、朱正琳的这篇游记,传承了他的一贯风格,从另外一个角度,而且是非常独特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令人耳目一新,得到众多点赞好评与转载,为该专栏奠定了基础,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正琳并传播他的观点,我曾两次请他转发该文,都被婉言拒绝。一次他说,“我很少在朋友圈发东西,自己的文章尤其不愿发”;另一次他说“我就不发了。老兄莫再相劝。”在翻看他的朋友圈,发现他发的几乎全是一些海外旅行的照片后,我就不再劝他了。但他对文章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为人低调谦逊的作风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海涅就把康德同法国大革命时雅各宾派的领袖罗伯斯庇尔相比,把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同罗伯斯庇尔砍掉路易十六脑袋的大刀相比,因为康德这本书砍掉了罗伯斯庇尔仍然承认的自然神论的头颅。哲学家的武器不是利剑,而是思想和语言。

8、从历史上看,黑格尔哲学没能指导任何有意义的社会政治实践,也没能指导任何你们听得到的先进科学成果。但偏偏就是有一些人,从他对科学的藐视那里找到了安慰,以为自己读了黑格尔就掌握了绝对知识,它的普遍和深刻能超越一切科学和其他哲学——这不是邪教,是什么呢?(黑格尔哲学到底多厉害)。

9、作为活生生的发展过程,爱有哪些特点呢?首先,必须有一个爱对方的人存在,但这个人又必须同样爱自己,也就是说,他必须肯定自己。从形式上看,这是爱发展总结构中的正题。但是,爱的产生同时要求相爱者抛开自我,将自我异化,献身于对方。但在他这样做时,便否定了起初对自我的肯定,而肯定了对方。因此爱的形式结构中不但有正题,而且还有否定的反题。但这样还是没有完全理解爱这个现象。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相爱者通过否定自我重新获得了自己,通过献身于对方而在更深的意义上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爱的本质在于:放弃自我意识,为了对方忘记自我,又恰恰在放弃与遗忘之中重新获得自我,占有自我。”否定又重新被否定了,异化被消除,爱的人与被爱者之间的合题才能产生。

10、自从22日晚朋友王六一在小聚群里发出“朱正琳兄在美国病故,这一代人陆续谢世,不胜悲哀”的消息后,就一直在想着与正琳兄交往的点点滴滴,阅读他的作品,并仔细品味他作於八十年代题为《我走的時候》,诗中的开篇与结语:“也許是我留下的太少/帶走的太多/也許我並沒有離開/也許我從未曾來過……我走的時候/滿天的星光閃爍”。

11、今天的中美之争会有怎样的结局?黑格尔所论的悲剧“和解”或已点破:悲剧的各方都代表某种真理性,但都是片面真理,各方因各持己见,势必发生冲突,而在冲突中终于认识到各自的“合理性”,最后达成“和解”。这种“和解”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损失,但各方并不认为自己会损失,或并不把自己的损失当回事,也许,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而身处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人们,可能并不确定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将通往何处。

12、如果说,黑格尔如此一位能不掺杂个人情感做哲学的哲学家的哲学是死狗哲学。那,看样子世上的哲学就都是死狗不如了。

13、黑格尔在纽伦堡的八年,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期。首先,他写成并出版了《大逻辑》。这是一本在欧洲哲学史上可以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相提并论的巨著。其次,他还讲授了包括逻辑学和古希语在内的多种课程。这多种门类的学科给他阐发自己的哲学体系提供了条件。特别是,正如黑格尔自己所指出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的讲授能力大大提高了,成了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14、黑格尔认为,他所处时代的特征是,“绝对已经从生活的现象中消失了”,“人们感觉到了,上帝已经死亡”。但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哲学应该成为“绝对的科学”。因此他说:恰恰在这个时候,最关键的问题是,应该使“绝对”重新获得自己应有的权力和地位。

15、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16、马克思是以此唯一的方式,完成了超越黑格尔的目标。

17、黑格尔认为,这种不断的皇朝更迭,其实在本质上并不是历史在进步,不具备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特征,只不过是时间上的流动罢了,这种野蛮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并不足以称之为历史发展。

18、爱是“绝对生命”的最好表现形式。同爱一样,“绝对生命”本身也具有类似的辩证结构。从相爱者身上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相爱的人会感到,在他们身上有同一个生命流动,也就是说,在本源上有一个生命的统一体存在。但相爱者同时也知道,他们是分开的两个实体,他们感觉到了分离的痛苦。生命的统一体通过众多的有生命的实体单一地表现出来,分裂由此进入了本来与自身统一的生命之中。“生活以矛盾的形式组成,必然的分裂是生活的要素。”然而,尽管分裂是不可避免的,相爱者却感觉到了互相结合的欲望。在爱情中,“生命找到了自身,这种被找到的自身是原来的倍加,是生命的统一”。因此,在根本上统治所有现实存在的“宇宙生命”本是辩证过程。它处于变化之中,分裂与结合、自我异化与重新统一不断交替。在这种自身所具有的内部节奏中,生命在不断地创造新的表现形式,显示自己的创造性。

19、一位对黑格尔非常崇拜的学生曾经生动地写道:“他疲乏无力地甚至有点抱怨似地坐在那里,低垂着头,缩成一团。在宽大的讲义夹中翻前翻后,翻上翻下,似乎在寻找什么。讲课断断续续,欲言又止,因为他不断咳嗽,还不时清嗓子。每个句子都是单个出现,好像用了很大力气才艰难地蹦出来。每个词,甚至每个音节似乎都不乐意痛痛快快脱口而出。他声音混浊,讲一口地道的施瓦本方言。但恰恰经过他的声道,每个词都会变得异常重要,字字千金。总之,不管怎样,他的讲话还是迫使所有听众深深地崇敬他,感到他的高尚与尊严。他的讲演有战胜一切的严肃,而严肃的东西却又通过幼稚表现出来。我简直无法抗拒他的吸引力,因为在貌似晦涩的外表下,一个伟大的思想在抗争着,漂动着,却同时保持着一种巨大的、十分自信的舒适与平静。突然,他的声音提高了,洪亮了,眼光犀利,直射听众,在永不熄灭的火焰中闪烁。与此同时,黑格尔语如泉涌,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语言直捣听众的灵魂。”

20、幼年的黑格尔并不是一表人才,因为总是生病长得很瘦,低垂的眼皮,使人感觉他好像委靡不振。和那些精力充沛的孩子比起来,他总是显得有些呆呆的,没有人认为这孩子有什么天分,更不可能想到他还会成为著名的思想家。

21、“我不能满足于从人类低级需要的科学教育开始,我必须攀登科学的高峰。我必须把青年时代的理想转变为反思的形式,也就是化为一个体系。现在我问自己,我在什么时候才能着手这一工作,将怎样求得对人类生活的干预?”——黑格尔

22、黑格尔于1801年1月来到耶拿,直到1807年3月才离开,这六年时间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意义、最艰难辛苦的岁月,同时也是黑格尔崭露头角的时期。黑格尔在起程前写给谢林的信中说:“我不能满足于从人类低级需要的科学教育开始,我必须攀登科学的高峰。我必须把青年时代的理想转变为反思的形式,也就是化为一个体系。现在我问自己,我在什么时候才能着手这一工作,将怎样求得对人类生活的干预。”这一年,黑格尔已经整整30岁了,和以往的天才哲学家相比,黑格尔算是大器晚成了。

23、他先进入拉丁文学校,而后又进入图宾根神学院。但是,对于神学的学习,他表现得很平庸,却对人间的变迁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在黑格尔的学生时代,发生了很多事情。法国宣布了“理性的统治”,全欧洲的每个自由主义者都闻到了革命的气息,他们为自由、平等、博爱而热烈欢呼。

24、因为,马克思在讲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后,毅然决然地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自己——退出了哲学界。

25、在柏林大学期间,他已经名扬四海。他对死亡哲学的看法也更加精辟。他在《精神现象学》中把精神最内在的本质表述为“我=我”,意思是说精神是自身返回到自身的运动,实现返回这个过程,靠的是自己内蕴的否定力量。在精神所拥有的否定力量中,死亡是最能生动地表达“否定”和“虚无”内涵的。在黑格尔看来,精神生活是充满否定的生活,也就是充满死亡的生活。他说:“精神的生活不是害怕死亡而幸免于蹂躏的生活,而是敢于承担死亡并在死亡中得以自存的生活。”

26、这样,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人就离开了自我异化阶段,与自己和解,再次回到了自我,这就是自我意识过程中合题产生的时刻。结论是:人的精神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发展变化着的自我意识,是辩证性的。 

27、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28、再来看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方式下,思维变成了认识,一种把握对象的概念式的认识。这个说法更加荒谬,思维怎么会变成认识?有人这么说话的吗?思维是一个名词,它的动词形式是思考。思考能变成认识吗?这听上去极其荒谬。比如说,“我认识你”。我可以把它替换成“我思考你”,“我思维你”吗?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认识”和“思维”是不同的过程,说一个变成了另一个,这完全就是胡扯。正确的说法是,思维有可能促进我们的认识。这样就对了。但是黑格尔偏偏不这么说,他一定要说“思维变成了认识”,为什么呢?作为一个邪教头子,你就懂了嘛,你如果说正确的话,“思维促进认识”,这句话就是废话,大家都知道。你必须把这句废话打扮,加工,化妆一下,搞得一般人都不明白,又很难发现问题出在哪,这样就确立了自己教主的权威。

29、陈家琪|“平庸是时代的危险所在”——再论尼采的“大政治”概念

30、哲学家的思考是一件紧张的、急迫的、严肃的工作。罗素在写作《数学原理》时,每天大约写作10到12个钟点,每年写8个月,整整三年时间,他埋首在手稿中,这些手稿越写越多。这种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使他想自杀。哲学史上有很多大家疯狂、自杀,大概与用脑过度有关。

31、陈家琪|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论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32、似乎,民间很早就开始流传着关于“北大保安”的传奇故事,他们一个个如同身怀绝技的“扫地僧”,在北大的校园里“自学成才”,闪闪发光。

33、黑格尔哲学对人心的蛊惑,主要力量在于,它几乎每一段话都在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你还不能质疑,因为它每一段话都是明显错误的,要么就是废话,你甚至怀疑是不是你的智力不够,没能理解他的意思——因为历史上从没有第二个人会写出每一句话都是错误的“著作”。物极必反,很有道理。如果一篇论文,全文都推理严谨,最后有些许地方有漏洞,可能就被你抓住了进行反驳;但如果你发现一篇广为流传的论文,它全文都在胡说八道,每一句话你都觉得错误百出,你会怎么想?大部分人都会害怕权威,觉得,肯定是我的智力有问题,没理解他的意思,啊,黑格尔真是伟大——从未有第二个哲学家让我如此费解。

34、据了解,罪犯Booth和女法官MindyGlazer曾经就读于同一所中学,还是同班同学。女法官MindyGlazer说,中学期间Booth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梦想是当一名医生。

35、写作这篇小文之际还发现,这首由正琳作词,刘索拉作曲与著名歌唱家程琳演唱的歌曲曾经风靡一时,侯德健监制作曲指挥摄影《程琳新歌一九八七》中也纳入了正琳作词的这首歌。遗憾的是,百度百科等一些网络居然把词曲作者都归功于程琳,实在不公!强烈要求有关网站予以更正。(此是后话)

36、记得《人生七年》纪录片中,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你没法给孩子任何实质的东西,但良好的教育环境会让他们终身受用。

37、读到这里,读者已经非常辛苦了吧?你看,要反驳黑格尔的著作,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它每一句话都是错的,要不就是废话,你如果要系统地反驳他,你可能要写几十亿字,绕地球很多圈,才能写完。没有第二个哲学家,不,没有一个有基本良知的人会写出这种每一句话都错的作品来。为了不要掉入黑格尔的圈套,我就不一个个反驳(3)(4)(5)了。任何有教养而认真的人都能反驳。

38、目前随着当代人对历史的学习愈发充分,关于封建社会发展变革的研究已经有了越来越新颖的看法,黑格尔的轮回论正在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认可。

39、世界是上帝自我异化的表现。黑格尔试图从我们看到的世界本身进一步说明这一点。世界一方面表现为自然,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精神。但在其深处,必须把二者看成是上帝的自我表现。从这个哲学观点出发,就必须把认识自然的人的精神理解为观察着的上帝,而人所认识的自然就是被观察着的上帝。自然是“绝对精神本身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40、我们所认知的历史应该是以时间为轴线,是一种时间的延续,但是对此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有着不同的看法,在黑格尔眼中,历史不单单是一种时间的延续,而是一门足以解释人类社会活动进程的学科,他所认知的历史是一个从低级朝着高级发展,也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应该是同太阳一般有迹可寻,依次经历幼年、青年、壮年以及老年时代,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以及轨迹。

41、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日子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死亡问题一直伴随着黑格尔的一生,在他的哲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42、通过进一步观察,黑格尔发现:在整个现实存在中,爱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现象。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主宰整个现实,爱的过程是现实中的基本过程。所有的生活都在爱的关系中反映出来,并且通过爱才得以生存。这个发现意味着: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是生活本身。相爱的人也知道这一点。他们被爱情所战胜,并由此感觉到,生命在以看不见的方式统治他们。“在爱中,生命找到了自我。”因此,黑格尔认为,在可见的爱的背后,出现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宇宙生命”,也就是说,出现了所有具有生命力的东西赖以存在,得以产生的基础。

43、然而,我们也众所周知,马克思最终也没有完成一部真正的——哲学作品。

44、我先看(1)首先就给哲学下了定义。但是你真的可以这样随便下定义吗?定义是一种严格的规定,你把A定义成B,那么正确的定义要求A能推理出B,B能推理出A。但是黑格尔这句话显然是推不出的。哲学=对事物思维性地考察。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对事物思维性的考察,就是哲学吗?明显不是。科学也是思维性的,但非常不同于哲学。常识也是思维性的,但也不同于哲学。这种武断的定义,放在今天随便一个学术期刊,都是过不了初审的。我并没有挑刺,因为好的哲学作品肯定会对哲学的定义慎之又慎,比如说,引用一段罗素对哲学的总论。

45、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是不彻底的。

46、这次关于哲学史的讨论会,所争论的问题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在今天看来已经有些幼稚、基本属于常识性的问题:如何评价唯心主义?或者说,如何理解日丹诺夫关于哲学史的定义?用我们陈修斋老师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唯心主义里面是不是也有好的东西?”。如果“有”,如何继承?于是就有了冯友兰先生的“抽象继承法”,有了如何定义唯心主义,什么叫“绝对的对立”和“界限分明”?中西哲学的差别到底是什么?唯心主义与唯心主义者又是什么关系?用马克思主义衡量和要求中国古代哲学家是不是不切实际?说到底,还是“好”、“坏”二字:就与我们看电影、看小说先要区分“好人”、“坏人”一样,哲学上一旦被划为了“唯心主义”,那就是“坏”,反之则为“好”。侯外庐说:“近来有一种风气,好像我们祖先中唯物主义越多我们也就越光彩,因此他们便尽量夸大历史上唯物主义者的思想,甚至把唯心主义者也说成是唯物主义者,这样一来我国历史上从孔子到孙中山就都是唯物主义者了。”(该书第43页)我觉得当时最“大胆”的就是贺麟与冯友兰。冯先生还稍稍曲折一点,讲“抽象继承”,贺先生则直接说,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是继承这句抽象的话,就是这句话的本质、精神实质;除了精神实质,特殊的东西也可以继承,例如朱熹、王阳明都善于书法,他们的墨迹、手稿就应该好好保存并承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黑格尔的态度就是这样,否定也是扬弃和吸收。贺先生说,我1953年说,唯心主义有好、有坏,好的唯心主义都曾起过进步作用;我1955年又说,唯心主义中有好东西,不能一概抹煞。许多人听到这样的话都吓一大跳,而且愤慨地提出批评。贺先生说,我认为唯心主义有好东西,不仅仅指的是唯心主义中有唯物主义因素或辩证法,如黑格尔,而是指唯心主义本身就有好的东西,如朱熹把周敦颐的“太极”改造为有动有静的“理”,“这是一绝大的贡献,可以与黑格尔比美。”(以上所引,均见贺麟的《关于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的评价问题》,该书第203—205页)陈修斋老师接着贺先生说,我们不能把唯心、唯物等同于错误、正确;“如果以为唯心论完全只有消极的意义,,那么思想史上如果不出现唯心主义是否就更好呢?”(该书第207页)张世英先生当时并不同意贺麟、陈修斋的看法。他在《略谈对唯心主义的评价问题》中说,如果说“唯心主义有好东西”,那也是因为第唯心主义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从唯心主义那里汲取了教训;第唯心主义中的好(合理)东西,是与唯心主义本身相矛盾的,比如莱布尼茨的“单子”,康德可以理解为“物自体”,黑格尔则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之前,唯心主义夸大了真理的某些片面,而这些片面是当时的唯物主义还根本没有看到的。所以唯心主义有“好东西”,但我们仍不能说唯心主义这一原则本身是好的,合理的。然后陈修斋老师又反驳他,说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未必就一定与他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体系相矛盾,比如中世纪的唯名论者,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唯心论),但万事万物是实在的而“共相”则是不实在的(唯物论),这二者一定是自相矛盾的吗?说唯心主义在历史上可以起进步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唯心主义本身是绝对错误的;“正确与错误是相对的,也有同一性,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是我的全部意见的主要论点。”(该书第227页)

47、这些“北大保安”就像武林小说中深藏不露的“高手”,个个身怀绝技。而他们“成群逆袭”的秘诀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

48、如果以一句话来概括哲学家最显著的特征,也许是:“哲学家是善于思考的人。”孟子说“心之官则思”,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不喜欢思考的人成不了大哲学家。

49、罗素11岁时学习欧氏几何,问他哥哥:甲和乙都等于丙,甲乙是否相等?他的哥哥回答他:“要是你不接受这些公理,那我们就讲不下去了”。罗素长大以后,研究了无数的哲学问题,其中一个就是数学的逻辑基础问题,应该说这跟他从小善于思考有关。

50、为了体验一下黑格尔邪教的教义,我们来看几个黑格尔著作的段落(商务印书馆译本)。我也会说明,为什么,依据什么标准而言,这些段落通通是错的,或者是正确的废话。这样的分析,其实每一个有基本科学素养和生活经验的人,都能想出来。

51、事情过去五十多年了。这里面提到的这些人物,许多我都见过,有的还就是我的老师。比如艾思奇,我今年夏天在腾冲的和顺古镇,专门参观了他的故居,能看出他也是怎么样一步步走上下坡路的,尽管在这次哲学史讨论会上,他依旧给人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似乎是“绝对权威”,在指导一切。但所说的那些话,包括对黑格尔哲学的赞赏,依旧坚持的是“对于唯心主义哲学的任何合理的内容,都必须首先对它的颠倒的理解加以批判之后,才能说得到继承、改造和发展。”(该书第388页)他难道不知道,这种批判其实是没有尽头的吗?今天的人,也许觉得那时候这些如此著名的哲学家,怎么会在一个如此不值得争论(所有的哲学问题,都只存在一个值不值得争论,这种争论有无意义的问题)的如何评价唯心主义的问题上下这么大功夫,而且如此谨慎小心?1957年,一句话就可以使自己成为“右派”,然后下放改造,二三十年后才得以平反。尽管那些发言者(包括我们陈老师)还没有估计到有这么严重,但整个气氛,就已经使这些在早几十年前就已经功成名就的哲学家们战战兢兢,谨言慎为了。

52、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哲学是现代哲学的基础,与《几何原本》在数学中的地位一样。主张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53、据了解,北大保安部每天会定期组织集体学习,一起背单词,分享读书心得,考学深造。北大工会组织开办的平民学校,每年都会为保安留出20个听课名额。

54、也许,每个家庭的条件各不相同,但我们都需要竭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去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

55、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19世纪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辩证法大师、知识渊博的学者。黑格尔属于大器晚成,他用15年时间攀登哲学的高峰,随后他的哲学便超过了谢林哲学。他一生著作等身,在知识领域中,可以说是一个巍然屹立的巨人。

56、的确,目前看来超越黑格尔的,也只有马克思了。

57、下一步,黑格尔就必须说明,上帝精神的历史是怎样以辩证的方式发展完成的,因为所谓的“绝对精神”的本质就是:“它永远是一个实体,又变成与自己不同的东西,再看到这种不同的东西实际上是自己的本身。”

58、哲学家的力量也在于思考。康德是个过着刻板生活的哲学家,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有固定的时间,人们可以按照他的作息来对钟表。他一辈子独身,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书斋哲学家,过着宁静的生活,却对他的时代、乃至他以后的时代发生了震撼性的影响。

59、由于有了经济后盾,黑格尔打算离开法兰克福这个“伤心之地”,辞去家庭教师的工作,到一所大学里当老师,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创造条件。黑格尔考虑走上大学讲台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学术上的原因。在这个时期,黑格尔在学术上已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写了一些书稿,未来的哲学体系已在酝酿之中。他的好友谢林说:“到耶拿来吧,这是一个有好书好啤酒的地方。”

60、父母要学着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孩子,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当孩子看到一个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父母时,会更容易朝着这个方向前行。

61、这样,就有了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神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绝对精神”如同处于梦幻之中。黑格尔非常大胆地试图用一种新的“逻辑”形式解释上帝这种混乱的自我存在。“逻辑表示上帝在创造自然和创造一个有限的精神之前存在于自己的永恒的本质之中的状态。”

62、最后,分享几个黑格尔的逸闻趣事,大家可以看到他是如何用“绝对知识”来探索科学的(引自豆瓣,已确认过其真实性,读者可自行搜索证实):

63、最早认识正琳是他1990年代中在北京《东方》杂志任职期间,那时我从美国返回北京述职不久,在一次于京城金秋之际召集的爬香山聚会上邂逅正琳兄。记得那天聚会的朋友包括了几乎所有能召集到的在京黔籍精英,如朦胧音乐创始人瞿晓松、全球著名广告巨擘奥美北京公司经理伍祥贵、中科院哲学所的何光沪及夫人高师宁以及中科院法国所、同时也在中央台主持节目的邝阳等(时间太长或许记忆有误)。那次聚会,乡友们无话不谈,国际国内、天南海北、政治哲学、经济发展与艺术审美等无所不及,首次见识了正琳睿智的思想、才智和健谈。

64、维特根斯坦上哲学课从来不备课,上课时他思索着哲学的底蕴,也要求学生跟他一起思考。大多数学生都跟不上他的思路,据说有些学生每上一次他的哲学课要整整一个星期大脑才能从疲劳中恢复出来。而维特根斯坦也总是被自己的讲课弄得精疲力竭。他常常在讲课结束后立即离开,跑到电影院去。在那里他坐在第一排,让银幕上的图像占据他的大脑,这样他就可以暂时从折磨他的哲学思想中解放出来。

65、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66、真正明白哲学是什么的人,唯有对人类所有高尚心灵的崇敬之情,而不会是唯我独尊。

67、只有在这一点上,黑格尔的思辨才成为更高意义上的真正的哲学思辨。他现在看到的,不只是摆在眼前的现实存在,他在追寻所有可见的现实能够存在的根源,他看到,在爱中表现出来的“宇宙生命”就是现实存在的唯一基础,它贯穿在所有现实之中。因此,黑格尔也把这种现实存在中唯一的、真实的、最基础的东西称作“绝对生命”,或者简单地称作“绝对”。他认为,所有的现实都源自“绝对”,都是“绝对”的外在表现。这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意向。正是这一点使他的哲学思辨带上了形而上学的特点,因为现在的任务便是,从本来的真正存在,即从“绝对”出发,观察分析整个现实。哲学变成了以“绝对”为对象的学说,成了“绝对的哲学”。

68、黑格尔是德国十九世纪中唯心主义哲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哲学这一学科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其思想也被认为是十九世纪唯心主义运动的巅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如马克思主义等诸多哲学流派的学说提供了理论依据,此人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哲学家。而在黑格尔研究世界哲学历史的过程中,也曾经对通读过我们中国这一个具备了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然而与其他人惊叹与中国的源远流长不同,他竟然提出中国的历史其实并不算历史,而是一种轮回。

69、而像叔本华、尼采、马克思,虽然都有自己的特色哲学,但,其实并不是好的哲学。因为,他们的哲学的内容,掺杂了太多个人性情、情感等的特征,不是纯理性的知识。读这类人的哲学,要特别小心地去识别,哪些是纯粹的理性知识,哪些又是他们特有的性情。

70、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上帝,但这个上帝不是基督教所说的上帝而是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绝对理念首先是逻辑地演进,从纯粹的存在、按照否定的原则一直发展到绝对理念,完成了理念的自我认识。

71、 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孩子

72、耶拿是普鲁士的大学城,是许多先进的德国青年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在这里他们教授哲学、历史和希腊文。这里是文艺复兴的中心,是一个闪烁着巴黎自由思想光辉的热情荡漾的地方。他来到耶拿,应聘担任了大学讲师。正当他要在这个寂静的大学城里过平静的生活时,拿破仑率领他的军队来了,平静的生活被搅得不得安宁。很快拿破仑打败了普鲁士,征服了奥地利、意大利和荷兰。黑格尔只好从耶拿逃到了巴伐利亚,寻求新的生活希望。

73、在黑格尔的眼中,自秦朝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帝制时代。政治上,整个国家由君王统治,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不断进行土地私有制度,百姓自给自足,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在上层统治阶层的土地兼并之中爆发出战争来,当失去了生存权利的百姓发起武装斗争后,推翻了旧皇朝的统治,结果又建立了一个新的皇朝,产生了新的统治者,土地又开始被这群推翻旧皇朝的上层阶级占据,周而复始,一代接着一代轮回。

74、于是后世不乏对黑格尔哲学的恶意曲解。有的讲黑格尔是自大狂,绝对精神就是黑格尔自己的精神,黑格尔就是上帝。有的人拿黑格尔《自然哲学》的局限与现代科学比较获得一些“报复后的畅快”。如此众多的恶俗则流行于世。低俗的“死狗”说,也就如此流行于世俗。而真正能撼动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依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