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顺序精选76句集锦

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顺序精选76句集锦

admin 2023-04-06 02:54 句子大全

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顺序

1、制定计划。写下你打算如何在生活的哪个领域更加自律是最有益的。制定一个清晰的计划,概述完成目标所需的不同步骤。

2、太准确了,使得我的整个阅读体验也是极度痛苦与狂热的,常常看的断断续续,放弃了好几度,所以这套书目前的进度只完成了75%。

3、在托尔斯泰生活的各个方面,创作冲动形成的力量随时可见,它体现在偶尔出现的豪赌行为中,体现在他年轻时的猎熊活动中,体现在疾风暴雨般的多产婚姻中,体现在他多达90卷之巨的著作中。T.E.劳伦斯(他自己就是一位具有超凡能力的人)私下告诉福斯特:“托尔斯泰是无法对付的。这个人就像昨日刮过的东风,在你面对它的时候,它催人泪下,同时又让你全身麻木。”《战争与和平》的许多章节七易其稿;托尔斯泰的许多小说迟迟难以收尾,仿佛创造在小说家身心中形成的压力——那种神秘的狂喜状态通过语言产生于创作过程之中——尚未释放完毕。托尔斯泰知道自己的作品场景宽阔,并且对自己热血的澎湃脉动感到自豪。有一次,他沉迷于父权的庄严感觉,甚至对人终有一死这一点表示质疑。他表示怀疑,死亡——显然表示他自己的肉体的死亡——是否真是不可避免的?他觉得自己身上有用之不竭的资源,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和信徒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争相访问亚斯纳亚·博利尔纳庄园,希望一睹他的尊容;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应该死去呢?也许,鲁马彻夫博物馆的馆员尼古拉斯·费德罗夫强调的观点是正确的:死者实际上完全复活。托尔斯泰说:“我并不赞同费德罗夫的观点,”但是,这一番话显然引起了托尔斯泰的兴趣。

4、建立强大的习惯。大多数习惯是在30天内形成的。这看起来可能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一旦某样东西变成了一种习惯,它就不再是一种锻炼它的努力。

5、这本书我还挺喜欢,因为它的观点是被许多历史书里模糊掉的,那就是为什么达伽马去印度?因为走错路了吗?书里的观点是,当时基督教世界快完蛋了达伽马抱着一丝希望在东方寻找黄金约翰王,结果当然是失望而归。书本的前大半部分都很好看,最后四分之一烂尾。

6、中国本土的自由主义话语的最大问题与此有关,但我们需要理解这种话语产生的土壤。1980年代初,“伤痕文学”很热,我们养成了伤痕思维习惯,而且迄今没有走出这种习惯。不应该忘记伤痕,但要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伤痕,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我自己长期是个伤痕主义者,西方和中国的古典思想才让我更好地理解个人乃至国家身上的历史创伤。

7、沈括《梦溪笔谈》个人的成功经验,人生阅历,先进技术,他人方法的集大成之作。

8、《地下室手记》Запискиизподполья , 18

9、这是一本有野心成为(却没成为)畅销书的好书,详实记录和分析了我们看不见的那部分美国,包括农民和工人的生活,他们的真实境况。与《寻路中国》配合起来看,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我很喜欢这类型的纪实作品,也推荐一下吧。

10、然而,当涉及到自我控制的发展时,从小处着手是很重要的。建议一开始不要做得太多。相反,试着从小事做起,以免失去动力。这不仅能帮助你习惯新的行为,还能让你快速收获第一个好处。从这一点开始,你可以逐渐增加“意志力肌肉”的消耗。

11、厚厚一本,读起来无比顺畅。建议配合《娜塔莎的舞蹈》、《道德、上帝与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阅读,药效加倍。喜欢这一本的话,对《伦敦传》也许不那么感兴趣了(拉踩癖重度)。

12、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与反动的政治活动被逮捕并处于死刑,在执行死刑之际一纸官文的到来改变的死亡的命运,死刑不再,改判服役和当兵。陀思妥耶夫斯基历经磨难而幸存和日后的军旅生涯给了其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其一生创作和思想的转折点。   

13、可以放入飞行书包,航程中吃着劣质食品也可以感到精神大满足。

14、三联生活周刊:您如何看待二十一世纪初兴起的政治哲学研究趋势,特别是施特劳斯如此受欢迎的现象?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路径如何与中国面临的现代性考验擦出火花?

15、 三 “经典与解释”丛书与中国学术的未来 

16、杨万里《城斋易传》明清第一相张居正挚爱之书,我也是从朱东润《张居正大传》发现这本书。

17、苏士澍,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名誉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委员。

18、三联生活周刊:您在1978年上大学,自己的学业与“改革开放”同年起步,您一定还记得这个不寻常的年份。

19、★俄罗斯文学的灵魂圣徒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具颠覆意义的小说,柴可夫斯基的一生所爱

20、❍关于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俱乐部研究成果海报展的通知

21、emmm……我真的是很爱看各种民族的亡灵书,事关人类如何面对死亡,这实在是迷人,尤其是古代文明里的想象、祈祷、信念,古印度各种亡灵书、往世书能搜到的我都会找来看,古埃及和波斯的当然也不会错过。除了往世书,还可以配合《瑜伽经》看,那可不是铺一块毯子做减肥运动这么简单,而是完整的一套宇宙观和生活法则。

22、婚姻不可怕,最坏无非离婚,真正可怕的是结了婚以后,发现自己离不起,只能在这场想逃,却又逃不掉的婚姻里耗尽所有的精力。

23、陀氏小说建构的基础是二元对立,主要有四个故事元素构成:强者、弱者、拯救者和被拯救者,其中贯穿一个“拯救”的主题。其次,陀氏小说的结构表里不一。

2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25、第 1 本:《混乱》这是一本经济学书籍。不仅书籍经典,作者也是大有来头(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此书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没有之一。

26、第我们看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非常深刻地领会到弗兰克努力揭示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一个伟大苦难者的作家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承受的第一重苦难,是在1849年因为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被捕,经受了假死刑,之后流放十年;第二重苦难,是癫痫病对他的折磨;第三重苦难,是作家内心理性和信仰之间的矛盾,两者在他的意识中不断激烈地搏斗,让他经受精神的磨练。这三个方面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中都得到充分的呈现。

27、一开始能有幸接触到老陀,是多亏了罗翔老师的分享,他所说的“爱真实的人”打动了我,这让我第一次开始阅读老陀的作品。

28、  一位平平常常的小公务员,在某天早上醒来时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随后是一系列荒诞而“正常”的反应:家人从震惊、恐惧到冷漠厌烦;主人公自己绝望而悲惨的生存努力——一切都象一个梦,一个噩梦!然而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噩梦永远没有醒来的时候……

29、小说通篇充满着抒情诗的格调:朦胧透明的茫茫夜色,河畔伫立的妙龄女郎;奇迹般地巧遇相知,亲人般地倾诉情怀;开心时笑语声声,伤心处的千般幽怨;幻想者富于遐想的自由,少女初恋时的纯朴坚贞,一个个充满柔情的夜晚;一场场似真似幻、绮丽扰人的梦境……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30、《思想史》的两套都很具备畅销书潜质,听说该出版社的总编换成了非专业人士,天会不会亡译林,我们拭目以待。实在是不想看到它沦落成为出版海明威写真集的公司。抱歉一次黑了2个出版社。

31、人越长大就越能明白,爱不爱是其次,相处不累才是最重要的!

32、让生命的长度有历史价值,古人曾经舍身求法,如今依然有人舍身捍卫真理。但人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人该如何去面对?在生活与工作中该如何安身立命?

33、争取南极的斗争:1912年1月16日,英国上校斯科特到达南极点。

34、沃格林是最近一位西方历史哲学大家,他超越了自己的前人,而且迄今无人出其右。在他看来,犹太基督教思想作为文明受害者的精神经验表达,在超越层面的突破甚至古希腊哲学智慧也无法比拟。谁若认真读过他那部厚重的《以色列与启示》,他就会懂得,《拯救与逍遥》的思想史含义与个人无关。

35、这本书非常好,与之相比的还有另一本书值得一读,叫《洞穴奇案》,通过真实与虚构的极端案例,来阐明许多法理,包括伦理、政治方面的议题,如果你是《奇葩说》的观众,这两本书不仅让你拍案叫绝,还能把你指向真正有意义的思考。

36、很可能的情况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的病情是与他超常的神经力量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它可能起到一种释放作用,给躁动不安的内在力量找到一个出口。托马斯·曼在这种病症中发现了“充盈生命力量的产物,发现了大量身体能量的爆发和过剩。”毫无疑问,这是认识陀思妥耶夫斯基人格的关键:“大量身体能量”将疾病作为一种感知工具。就这一点而言,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尼采进行比较是有道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明了这类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情况:他们用身体的痛苦把自己包围起来,仿佛让自己置身与“一座多彩玻璃构成的穹窿之下”。透过这一层玻璃,他们看到经过强化处理的现实。由此可见,我们也可以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普鲁斯特进行比较,后者利用哮喘病构筑起一道墙壁,把自己的艺术隐修院保护起来。同理,我们也可以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乔依斯进行比较——乔依斯的盲视使其听力大受裨益,让他能够听到黑暗的声音,仿佛黑暗是一枚海贝。

37、我觉得,在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竞争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除了被后世更为广泛接受以外,还因为有弗兰克撰写的这五卷本的传记,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接受和理解的程度足以超过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目前为止没有这样深度的传记,尤其是没有这种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以这样的广度和深度,来解读托尔斯泰的传记作品。我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感受比对托尔斯泰要强。很多作家欣赏托尔斯泰描写的技巧,那是跟创作有关的,但我觉得普通读者更能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共情。今天也有朋友特意定制了1872年佩洛夫绘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经典的一幅肖像,摆在这里,也算是我们对他的致敬。

38、点击图片即可购买《陀斯妥耶夫斯基》译者签名本,作者:(美)约瑟夫·弗兰克,译者:戴大洪,版本:上海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9、  小说家加缪同时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作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哲学家加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身份的的混淆往往容易在小说创作中带来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思想大于形象。这一问题在同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萨特身上更为明显:不客气地说,作为一流哲学家的萨特在小说上充其量是个二流人物。

40、 拜占庭的陷落: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41、《穷人》《女房东》《小英雄》《地下室手记》《赌徒》

42、奇数章写破案,貌似所谓“情节剧/煽情悲喜剧”的叙事模式,情节和细节密集,悬念多,场景变化快。一般来说,“煽情悲喜剧”喜欢将人物置于极端化的情境中,极尽曲折,但主导模式是故事开始时好人受害,结尾设计为善恶到头终有报,中间充满各种阴谋诡计和艰难历程,对人物的智力和道德选择形成各种考验。这符合经典的叙事原型,即先是秩序被破坏,经过漫长的叙事过程,最后秩序恢复,一切重获平衡。《回响》的破案部分,叙事已经尽量克制,但仍可以看出叙述速度较快,表达不乏夸张和煽情成分,情节发展充满戏剧化,人物也常常面临各种冒险选择和道德考验。但这个看似离奇的故事情节,其实乃是现实的“回响”,因为就在作者生活的城市,前两年刚刚审理过一起类似作品情节的、耸人听闻的“层层转包雇凶杀人案”,只是结局谁也没有料到:真正执行者反悔了,反过来与目标对象达成了协议,合伙一起欺骗雇主,活活把一出本该鲜血淋漓的杀人戏演成了漏洞百出的诈骗戏,悲剧变成了闹剧。必须指出,《回响》里助推情节前行的杀人转包,其用意并不在靠曲折离奇吸引读者,也不是为了彰显冉咚咚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心理学知识,借此突出其高超的破案技巧与工作能力,而是通过案情的描述塑造人物,赋予人物行为合理的动机。也就是说,即使是在节奏较快的情节部分,作品也常常有意识地展现人物性格,比如冉咚咚询问徐山川的时候,对后者的用词进行细致入微不厌其烦的反复追问,逼得徐山川不得不透露部分实情,从而给破案提供了新的线索。类似的对话,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又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展现出来,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力。

43、彼得沃森思想史系列的下部,没啥可说的,精彩又全面的好书,读的时候可以准备图书馆里用的那种索引卡,标示出不同的类别。他在商务印书馆有一套《德国天才》,一套4册,很厚,我看过之后没有留下,送给别人了,但其实的确很好看的,跟《没有传说的普鲁士》不是一类型的东西,私心里更喜欢后者,硬。彼得沃森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选了最困难的题目,用了最平易近人的方法,引用很多书里不会提及的材料,但仍显一点点软,当然,是我鸡蛋里面挑骨头了。

4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复选阶段的47号稿件。

45、第弗兰克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展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国的历史、现实,文化、思想、精神、信仰之间一种宽广而亲密的联系。我很赞同戴老师的观点,我们把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两个作家放在一起论说时,喜欢用广度描述托尔斯泰,用深度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但其实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他的广度,这种广度可能在某些方面托尔斯泰也不及。

46、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47、在书里作者揭露了运行在宇宙间主宰人生的强有力的黄金法则,清晰明了地分析了如何运用这个法则,创造美满幸福的生活。

48、循着这个探索之旅,她凝聚了一个超强的团队,从作家、神职人员、教师、影像工作者、设计以及出版等相关人员,把这个自己的经验秘密推广到全世界,带给全球逾千万人喜悦的转变,。

49、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的殿军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坎坷而壮阔,经历了各路思潮的涤荡,历史上接十二月d人的余脉,下至预见了十月革命,写出了深渊般的厚重作品。

50、到第四卷《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面对危机,他只能依靠写作为生。有个出版商给他设了个圈套,约他写一部这篇小说,如果他不能按时交稿,就可以在九年的时间内发表他的作品不付给他任何报酬,这样他就完全没有收入了。当时《罪与罚》《赌徒》面临交稿,他无法按时写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朋友米柳科夫向他建议,咱们有许多文学界的朋友,找几个来,每人为你写一段,然后你一攒一改就行了,他说我不能干这种事。不然就找个速记员,速记当时是个新兴行业,你说什么,让她给你记,这样快,结果因为这个事他第二任太太出场了,第二任太太是一个比较出色的速记员,他虽然因此度过了《赌徒》直接带来的难关,但是他的财务状况没有丝毫解决。因为他第一任太太和哥哥去世给他留下的包袱,包括他的嫂子和哥哥的三个孩子,侄子侄女,还有前妻留下来的继子,要我说他们是一些没良心的人,这么困难还逼他,向他要钱,他稍微有点稿费都分走了。

51、1880年发表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或译《卡拉马助夫兄弟们》),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

52、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53、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

54、赵蕤《长短经》谋略奇书,唐朝就有赵蕤文章,李白诗歌的齐名。

55、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话唠们生活在一起是很幸福的,只有“说啊说”的生活,才能看到前路,才可能在乌云中找到那么一点点金光。有时候人生又长又无聊,简直不知道要如何度过余生,或许从说话开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6、所以,我觉得陀翁的小说是由哲学、激情、现实所构成的,他的小说多为他自己的思想之呈现,里面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在市面上很难找到的,第一次读觉得很新奇,而后面愈加发现其实那些人物的骨子里是哲学的而不是具体的人。

57、自律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得到发展、加强和运用。然而,大多数人发现很难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建立和加强自我控制,一开始就很难发展它。

58、我相信,这本书提出的人际沟通方法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好的人际联系,全面提高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质量,不论是以后的伴侣、孩子、兄弟姐妹、朋友,还是和同事,都能把关系处好。

59、值得再说一下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前二十天。托尔斯泰有一个堂姑,想方设法通过别人认识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想认识托尔斯泰。当时托尔斯泰已经隐居在亚斯纳雅波良纳,与世隔绝,所以他很想了解这个人。他和托尔斯泰有过一次失之交臂。哲学家索洛维约夫办了个系列讲座,他每期都去听。有一次斯特拉霍夫也去了,但是那次斯特拉霍夫躲躲闪闪鬼鬼祟祟的,好像有什么事儿,讲座结束后斯特拉霍夫说托尔斯泰也来了,但千叮咛万嘱咐不能让别人知道,听完讲座后就先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感到惊讶和失望,他至少失去了一个亲眼仔细观察托尔斯泰的机会:“可您为什么不悄悄地告诉我谁跟您在一起?”他责备地问斯特拉霍夫。“我至少可以看他一眼!”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想跟托尔斯泰有所接触,至于接触之后干什么不知道,这套书里面多次提到主观上、潜意识中,他有跟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竞争的意识。

60、刘小枫:《拯救与逍遥》断然拒绝种种现代式的回归中国古典的路径,不等于置身现代的我们无需回归中国的古典。问题仅仅在于,如何回归中国的古典。如果您认为我最近十几年越来越频繁地尝试回归中国的古典,那么,这仅仅表明我跟随施特劳斯学习如何回归古典有了长进。

61、他的离世让人万分难过,喜欢文学作品的,不要错过它的任何一本书。

62、张居正《张太岳全集》明清六百年第一首辅的人生经验。

63、我很少很少读传记类的东西,但维特根斯坦不同,这个家族未免也太硬核,冷漠坚硬天才辈出,无关财富权力,oldmoney典范。虽然路德维西像个阿波罗一样照亮了世界,怼怕了罗素,但他的家庭故事太有意思了,尤其是一家人可以不说话,仅凭弹奏钢琴来传情达意的部分。

64、约瑟夫·弗兰克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按照时间编排的:1821-181850-181860-181865-181871-18与传统传记不同,具体内容并没有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解读遵循其发表时间顺序。

65、《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里同》、《论语言的起源》和《形而上学》,这3本书是我自己每年都会看一遍的(有的时候把第一本替换成《斐多篇》),也是商务印书馆的老帮菜了,家里的已经磨得黑黑的(没卷边),每次看心里就踏实。

66、奖励你自己。想一想被训练可能带来的满足感。善待自己,因为从长远来看,这会帮助你保持动力。

67、作者马林诺夫斯基,人类学的开山鼻祖大作,研究特洛布里恩群岛附近的部落,我本人喜欢看人类学,这本是今年才看。这种书就是人类学写作范本,如果你不喜欢,可以整类排除掉。看到自然文学部分就兴奋,进入另一个次元。

68、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普希金的阐释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普希金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他揭示出普希金作为伟大的诗人,在整个俄国文学、文化历史上的先知地位。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这个广度,他对普希金的理解是不可能这么深入和准确的。所以他在莫斯科的演讲引起了轰动,当时所有听众纷纷拥抱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他破解了普希金的秘密。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什么能破解普希金呢?屠格涅夫也在破解,很多作家、评论家都在试图理解普希金,为什么唯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取得了成功?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广度,他把自己的创作跟整个俄国社会文化史结合起来,因此他才能理解普希金在俄国的地位和意义。

69、有关长篇作品的问题难以把握。但是,如果我们对《呼啸山庄》与《白鲸》进行比较,对《父与子》与《尤利西斯》进行比较,我们就会看到两者之间在长度上的差异确实明显,让我们在讨论和对比技巧之余意识到,这里涉及的还有不同审美观念和文学理想的问题。即使我们仅仅讨论篇幅稍长的小说,也需要对它们加以区分。在托马斯·沃尔夫的长篇小说中,长度反映出作者思路枝蔓,叙述失控,语言花哨,言之无物。《克拉丽莎》很长,十分冗长,因为理查森在这部作品中试图以新的精神分析的词汇,诠释流浪汉小说的插曲式松散结构。对比之下,在《白鲸》的宏大结构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有主题与处理手法之间的完美和谐,而且还有可以追溯到塞万提斯的叙事手法——离开主线、插入长篇话题的艺术。系列长篇小说(roman-fleuve)——例如,巴尔扎克、左拉、普鲁斯特和举了朱勒斯·罗曼创作的长篇小说——从两个方面说明了长度的魅力:其一是作为史诗形式的一种暗示,其二是作为传达历史感的一种手法。但是,即使在(带有很强法语特征的)这一体裁之内,我们也必须进一步区分: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中的作品具有连续性;与之相比,《人间喜剧》中各部小说之间的联系表现出不同特点。爱伦·坡在探究长诗与短诗之间差异的过程中发现,前者可以包含节奏缓慢的片段、离开主线的插入长篇话题、意义不明确的意蕴,但却不会除去其基本优点。然而,反过来说,长诗无法获得短小抒情诗的一致强度和紧凑节奏。就小说而言,我们无法应用相同的规则。多斯·帕索斯的失败之处恰恰是在于不平衡。与之相比,在普鲁斯特的整个系列中,各个作品之间紧密配合,天衣无缝,与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类似,都是文笔精妙的小型作品。

70、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生前频遭蹇运折磨,身后屡被世人物议的不幸的俄国作家。他孤僻内向、思想矛盾复杂,其文突兀奇特、富于神秘色彩。无论如何,他是一位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文学颇有影响的重要作家。

71、在中文世界,能够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籍,除了作品,传记材料大部分都摆在大家面前了。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安娜的日记、回忆录,她的回忆录出过一次,很多东西被删掉了,这一次我们作了完整呈现。《一八六七年日记》是他们新婚在德国居住的那一年,安娜用速记的形式写成的日记,这本日记连陀思妥耶夫斯基都看不懂,很多人也看不懂,后来俄罗斯的专家,对速记本作出解读,还原了出来,这本书的注释也是非常详细,可以看到俄罗斯专家是怎样探索经典作家的。

72、●重磅|刘小枫:新史学、帝国兴衰与古典教育

73、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出生于俄罗斯,毕业于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俄国作家,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之一。

74、可以趁机复习一下《巨人传》、《拜占庭之永夜)和《堂吉诃德》等。

75、《少年》Подросток ,1875 。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