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经典句子 > 打比方和比喻怎么区分精选57句集锦

打比方和比喻怎么区分精选57句集锦

admin 2023-02-25 22:49 经典句子

打比方和比喻怎么区分

1、恰当的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更形象、更生动。(打比方和比喻怎么区分)。

2、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3、秋天来了,田野里是另一番景象。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束金缨,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灿灿的牙;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稻子却特别有礼貌,弯着腰,迎接那久别的“故乡”——秋;高粱向来是怕见生人的,这不,秋来了,还不好意思低着头呢!(拟人)

4、比喻是把人物或者其他物品比喻成另一种物品;打比方是有举例子的意思。打比方在说明文中是一种可以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事物某方面的特征的说明方法。

5、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6、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7、比喻和拟人都是建筑在想象之上的,因此比喻和拟人有一种心理学上的联系,有时候比喻和拟人可交融在一起。例如:“祖国啊,母亲,长江、黄河是您的女儿!”这句中的“祖国”和“母亲”是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中间省略比喻词,构成复指关系的暗喻;“长江、黄河”和“您的女儿”也是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中间有比喻词“是”。也是暗喻;“您的女儿”即“母亲的女儿”,这里又把“祖国”当成“母亲”来写了,这就属于拟人了。因此,这一句属于比喻和拟人兼用。

8、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9、  换词法。暗喻是以“是、变成、成为”等作喻词的,与含有“是、变成、成为”的句子容易混淆。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我们把“是”换成“像”,变成“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像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像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句意没变,就是比喻句。又如“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换成“他像救死扶伤的医生。”句意改变了,所以就不是比喻句。

10、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        )。

11、电线杆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象是欢乐的歌唱家在进行着歌咏比赛。(比喻)

12、我家的电脑已经替我们工作了八年了,最近经常生病。(拟人)

13、  删词法。比喻句中的喻词是不能删掉的,非比喻句的喻词却可以删掉。如“气垫船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驰。”删掉“好像”,变成“气垫船离弦的箭一样飞驰。”不通,是比喻句。反之,“那个人好像是他的妈妈。”删掉“好 像”,变成“那个人是他的妈妈。”通,则不是比喻句。

14、她的头发乌黑发亮,好像(        )。

15、    专家回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

16、  什麽时候离人远:小孩甲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一点。理由:如果物体离我们近一点,那麽看起来就大一点。太阳是物体,在早晨看起来大一点。结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一点。

17、类比论证是演讲与口才中一个比较常用的技巧,严格定义是:从相同属性的两类事物出发,由已知的判断来推断未知的新的判断,透过比较两种相似的事物,主张因为两事物相似,因此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通俗的来说,就是由已知推未知,以具体推抽象等。

18、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19、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20、 这里将刘备得到诸葛先生,比作鱼儿得到水。相似点: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21、(12)暴风雨来到的时候,许多庄稼、花儿、小树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而小草牢固地抓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 

22、  类比证论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23、丘吉尔曾说:“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柔软而坚实的人性力量哺育了中华文明五千年。面对各国文明互相竞逐的新时代,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车辙下没落文明的遗骸,时刻警惕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以蒲苇之柔软包容,以磐石之坚实捍卫,坚守韧性,护中华文明之河生机盎然,万世流长。

24、(13)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25、类比论证法在表现形式上,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从主、客体事例的数量看,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例只能是一个,而客体事例则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察今》里就有"荆人涉雍"、"刻舟求剑"、"投婴于江"这三个客体事例,每一个客体事例后面都有一段比较类推的文字,起着反复论证反复强调的作用,从而形象地揭露了"今世之主"一成不变地"法先王之法"的荒谬。客体事例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也可以是假设的事例;可以是一个包含科学原理的事例,如《晏子使楚》中的因水土不同而橘变为枳,也可以是寓言故事,如《察今》中的三个事例;还可以是成语典故,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的滥竽充数。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主体事物与客体事物之间的相同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许多个。如《察今》,主体事例"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与它的三个客体事例之间,就只有"主观的做法不适应客观的变化"这一个相同的特点;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主体事物齐王与客体事物邹忌之间,在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王的态度及妻、妾、客对邹忌的态度上,均表现为"私""畏""有求"这三个方面的相同特点。相同的特点越多,主体事物就越具有客体事物的性质,越能暴露主体事物的本质。类比论证法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情况,有的通篇都用这一种论证方法,类比到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有的只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并把它与其他论证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如《公谏》就是把类比论证与演绎推理结合起来运用的。

26、    何谓比喻论证?就是通过打比方,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证明思想的论证方法。又如统编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全唐文》中的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开篇设喻,表明主旨。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铺垫“陋室”;用“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比附“德馨”。

27、  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8、比喻: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形容另一种事物。

29、1 比喻是把人物或者其他物品比喻成另一种物品;打比方是有举例子的意思。打比方在说明文中是一种可以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事物某方面的特征的说明方法。

30、例如:沪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31课《太阳》中有这么一段: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31、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例如: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这句话把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墙。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是“像”,本体是大象,喻体是“墙”。常用的表示比喻的词有:好像、仿佛、似的、好似、宛如、如、像、一般等。

32、《通鉴》进一步解释说:“运用贴切、逼真、传神的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准确,更鲜明,更生动,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可以把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艰深难懂的道理,阐释得明白,透彻,加深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比喻适用于诸多文体和各种语言场合。它不仅具有明晰的概念意义,而且饱含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比喻思维是一种形象思维,是作家通过叙事、写人、绘景、抒情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33、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34、 第一句是比喻,它拿“歌手”来比作“流水”,一为喻体,一为主体,主从分明。后一句是比拟,把流水当作人来写,赋予流水以人的感情、动作,物与人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35、我们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吧,我们熟悉的马来西亚籍华人歌手梁静茹,她在中国宣传时使用的是这个为大家所熟知的中文名梁静茹,而她的马来西亚身份证上写的是Fish Leong。所以,就是同一个人么,呵呵,你明白了吗?

36、他是以这款原始家用电脑打比方,来描述正在开展的让冷战时期舰艇实现现代化的工作。

37、  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先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表现:“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又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伟大,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

38、通俗的说,比喻就是打比方。通过打比方,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深奥的变为浅显的。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鲜明。

39、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40、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打比方我找到一张A,然后故意放过去。

41、售货员:“谁说笋没有营养?动物园里的熊猫吃竹子还长那么胖哩!”

42、本文为学术研究和传播,不涉及商业,如有侵权请告知。

43、在中华文明的灿烂星河里,有《山海经》里游龙灵眸初启扶摇而去的古人想象的wangyang恣肆,亦有《齐民要术》“耕而不耢,不如作暴”的百姓智慧润物无声;有明君大殿上“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飞檐,亦有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马头墙;有塞北高原上腰鼓阵阵激荡黄河之水,亦有幕春深处玉笛声声唤起故园之情。茶马古道上,驼铃声声,新摘的茶叶,新染的绸缎交到异乡商人手中。官廷之内,塞外名曲悠扬婉转,贵妃弄胡旋舞醉了君王。

44、北风呼呼地刮着,小树被刮弯了,像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病人。(比喻)

45、那么,它到底是不是拟人句呢?书上着重阐述了比拟与比喻的区别(因为拟人是比拟的一种类型,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区别也存在于比喻与拟人之间)。比喻的重点是“喻”,是拿一种事物来打比方,两个事物有相似点。本体和喻体有主有从。比拟的重点是“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者彼此交融。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拟物则把物的特征、动作移植于人或另一物。书上还特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46、(14)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47、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48、十二册语文教材《练习2》中第4题的题目是“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其中有一句是“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课堂上学生们对这句话有几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认为是比喻句;第二种认为是拟人句;第三种认为既是比喻句,又是拟人句;第四种认为是比拟句。

49、    对于小学生来说,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是一个难题,两种句型很容易混淆。那么如何区别呢?

50、辩士通过比较两种相似的事物,主张因为两事物相似,因此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

51、  春天像健壮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5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53、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54、  (1)判断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填在句后括号里;(2)是比喻句,在“把什么”下面划——,在“比作什么”下面划;(3)是拟人句,在表示拟人的词下面划~~。

55、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56、 其实拟人句应不出现人物名称。上面的句子如改成“河边的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柳树正在梳着自己美丽的长发呢!”句中没有了“少女”一词,但从“梳着自己美丽的长发”可以看出,这是把柳树当作人来写了,赋予柳树以人的动作,是拟人句。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