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名人读书方法20字3种精选25句集锦

名人读书方法20字3种精选25句集锦

admin 2023-04-03 09:13 句子大全

名人读书方法20字3种

1、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采取读取标题以及加粗语句的方法,鸟瞰整本书。从目录中大致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大致内容,而书中的加粗语句,则为鸟瞰全书提供了便利,一般而言,书籍中加粗的部分,正是作者、图书编辑觉得特别重要的部分,也是某个章节、某段文字中最精华的浓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加粗的部分,大致了解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不至于遗漏重点。

2、“读书有三种态度,一是绝对信从,二是批判的态度,一种是随随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什么,用来装点自己。”

3、大率学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泛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起精。盖以我观书,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4、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因此,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有好奇之心,善问之意。(名人读书方法20字3种)。

5、正是因为“宏、约、深、美”的“四字”读书法,让蔡元培的个人思想、道德、文章与事业逐渐进入“美”的境界,奠定了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也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6、黄炎培曾指出,“读书有法,不得其法,则始而欣然,久而厌倦,且于实际上不易得益,读如未读耳”。他在读书时注意思考总结,形成了一套非常实用的读书方法。

7、陶渊明“会意读书法: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五步读书法。黄炎培在《读书法》一文中提出了“五步读书法”:一是觅取要点,对于一本书要分别轻重,要“撷其少许精华”,“不必件件牢记”。二是多回想,使所得要点,易于记忆。三是利用联想法。四是将所得应用于实际。他认为“读书而不能应用,谓之未读可也。如认其所得可以试行,须试行之”。五是应用时宜平心实验,“既不固执成见而以读书所得新理论,新方法为不可行,又不宜炫于其理论方法之新颖,率然行之,而不复加以试验”。

9、(2)著行察习。即应该明白自己学习过程的本身,这样才可以“知其道”,即掌握住学习规律,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使之合乎规律。如果“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那就会成为平庸的读书人。名人读书的读书方法11“八面受敌”是一种抓住一个中心、集中精力只解决一个问题的读书方法。发明人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

10、●(名家谈读书)杨义:如何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

11、如果不论读什么书都去“求甚解”,那你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呢?对有的书就可以“不求甚解”,翻翻便过去了;有的书,可暂时“不求甚解”,等到需要“求甚解”的时候,再“求甚解”。

12、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13、这是一种理解作品的方法。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对这种方法,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清人的解释。如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一文中认为:“以意逆志”就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即应就作品论作品,以作品实际去分析推求作者思想。另一种是汉以来多数人的解释。认为“以意逆志”中的“意”是指读者的“意”(思想、知识、经验等)。如赵岐《孟子注疏》解释为“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朱熹《四书集注》则解为“当以己意逆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朱自清《诗言志辩》解为“以己意己志推作者之志”。

14、高速阅读是以适合自己的速度,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

15、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16、后来事实证明,读书务求“精熟”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等人,也的确只做到刺史、郡守,而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名人读书的读书方法2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他在《无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17、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词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

18、冯亦代说:“我在看书时,每逢看到好处,不免自己的身心也进入书中的‘角色’。好像演员在舞台上演戏,演到好处,不由得为所饰剧中人的‘角色’左右”。

19、丰子恺曾有这般精彩妙喻,“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掌握重复阅读方法,便可透过文字表层肌肤,而至文章造型腠理;深谙重复阅读之道,便可透过文字承载的人文信息,感受作者的现实生活、精神意趣和灵魂温度。丰子恺的读书法,值得我们潜心学习。

20、学避“六蔽”。古人认为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愚人、荡人、贼人、绞人、乱人、狂人,总之是不好的人。孔夫子曾经对弟子们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1、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勤于读书,善于治学,他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为“四字法”,即:宏、约、深、美。

22、那么,怎样选取兴趣维持中心呢?他认为,或是科目,选取要籍,一部一部从头读到尾;或是问题,全面收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权衡取舍,推求结论;或是科目和问题相结合,像苏东坡“八面受敌法”那样,一书读几遍,每一遍只注重某一方面。

23、孔丘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产出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读书就是这样,通过总结,回顾整本书的核心观念,考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