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王守仁哲学名言精选62句集锦

王守仁哲学名言精选62句集锦

admin 2023-03-29 09:15 句子大全

王守仁哲学名言

1、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2、释文: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3、“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守仁《王守仁全集》

4、王阳明一生倡导去除私欲方可光复此心。人之烦恼大部分来自心中私欲,贪财好色追名逐利是人之弱点。如果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只会给此心蒙上厚厚灰尘。(王守仁哲学名言)。

5、但总有少数人活出了真我,一生都没有戴面具,只需要一张真脸皮见人,不管谁见到他,他都是那副样子,不装,不做作,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6、能真心悔过是一种良好品德,但有的人犯错之后过分耽溺于悔恨之中,不能原谅自己。“是药三分毒”,在悔恨中不能自拔会更伤及自身。悔悟是正确的,也不必太过自责,适当地给自己一些宽容。

7、正德五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庐陵知县。当地百姓因为无法忍受官府的压迫而发起暴动,王阳明安抚百姓,并承诺为其做主,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在任期间,他以疏导为主,关心百姓的诉求,也积极推行教化。这种行政管理方式,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8、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9、解析:有个学生问王阳明,安静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为什么?(王守仁哲学名言)。

10、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1、为什么古代人会如此呢?因为古代很多人活着,很在乎气节,也就是骨气,如果没有骨气地活着,还不如死去。古代很多圣贤,他们都是相当有自己的气质,看不惯就会说,说了不听,就离开,罢官归隐,李白就是如此。

12、王阳明说,读书的目的在于发明我们的本心,就是“致良知”,而不在于记住一个词,一句话。不在于如何去记住书本,而在于如何用书本上的道理启发自我。

13、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4、当恶念抬头时,人的判断往往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这时就要反求诸己。

15、 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象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

16、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7、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18、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守仁

19、《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20、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21、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22、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23、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24、王阳明“龙场悟道”十分有名,但是龙场其实是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跟随王阳明一起来到龙场的人大都病倒,只有他安然无恙。王阳明在龙场受了两年的磨难,依然安康,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

25、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26、◎邮箱✎1587915858@qq.com

27、这四句是阳明心学的精华。心,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善恶知之所以产生,是在面对外物,自己的思想意识活动而产生的。能辨清善恶就是“良知”,行善事、去除恶念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比如面对一把刀,想到行凶便是恶,想到用来切菜做饭便是善。善恶的想法及行为是本心受到外物而产生的,被事物引发的善恶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还在于自己的本心,心中能明善恶,存善去恶,就能保持心之本体。

28、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守仁

29、6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30、▲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内乱,江西剿匪,战功赫赫,有“大明军神”之称

31、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32、苏小妹听了哥哥的话,说道:“哥哥,你又输了。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呀!”

3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4、这样的人,是难得可贵的,也是我们现代人该学习的,也只有人人变得真了,那么那些小人才不能在社会中立足。不然社会小人多了,君子也只能远离尘嚣,不问世俗了,就如古代人一样,做一方隐士作罢。

35、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36、有了想要努力变更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再光说空话,而要尽快付诸行动,做实事才好。 

37、解析:王阳明继承了孟子思想中的精华,他说良知良能人人皆有,圣人和愚夫身上都有。圣人只是保全它而不让它遭受任何蒙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良知自然常存,这也是修习。

38、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9、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40、虽然战果斐然,但王阳明认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41、此心不动是指人的本身对外界的人、事、物不动心,心外无物。此心指知善知恶的良知之心。

42、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4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乾,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44、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4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守仁

46、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47、此花与汝,我们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花有灵性,那么可以说此花见人时,此人与花同归与寂。可见外物与内心是彼此照应,花见此人,此人见花,一时明白起来。如若彼此不见,则同归于寂。心是万物的反应,万物是心的体现。心外无物,物外无人,其实人与人相处亦可以理解,彼此尊重,心中有彼此,相互照应。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心中是有照应的!

48、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

49、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50、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王守仁名言名句摘抄,希望喜欢!

5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2、保持自己的志向,就如同心脏在疼痛,注意力都被这种疼痛吸引了,哪里有空闲说无意义的话和管无意义的事。

53、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54、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55、都跟着一起喜欢吹牛皮,拍马屁,都变得虚伪,戴着面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就成了现代的社会中人,要想活得好,必须假的好,假的让人看不出来,其实也是本事。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有缩头乌龟,历朝历代都有千年禽兽。

56、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守仁《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57、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8、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59、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60、仁、义、理,都是从本心上来,只是本心在不同的侧重方面会有不同的名称。

6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