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的句子 > 句子大全 > 佛经名句及解析精选78句集锦

佛经名句及解析精选78句集锦

admin 2023-03-23 01:57 句子大全

佛经名句及解析

1、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佛经经典名句,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佛教语录

4、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5、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鲁迅

6、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佛经名句及解析)。

7、你一再地委屈自己,只是因为你不想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卢思浩

8、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9、或有人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燃,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复缺。尊荣豪贵者,无常复过是。(佛经名句及解析)。

10、比如说一个人爱发脾气,通过修行学佛,他懂得忍辱、包容,真正遇到违缘时,能够改变以往的恶习,这就是佛法的功用。这句经文就是告诉我们,虽然我们闻到了佛法,也学到了很多佛教知识,但如果不拿来真修行,那和那些没有闻到佛法的人有什么区别呢?就像和人说食物而不让吃,是无法填饱人的肚子的。

11、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乐于少事,不好多为,则法增长,无有损耗;二者乐于静默,不好多言;三者少于睡眠,无有昏昧;四者不为群d;言无益事;五者不以无德而自称誉;六者不与恶人而为伴d;七者乐于山林闲静独处。

12、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3、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14、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15、4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

1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17、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8、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19、曹雪芹写作时为了维护生活真实,他宁愿牺牲艺术虚构的一定合理性。

20、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21、学习的痛苦是一时的而没有学习的痛苦是一辈子的。

22、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

23、我无所事事地度过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所奢望的明天。

2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25、※五蕴如梦无自性,响、影、焰幻化无自性。若法无自性,是法无相,是法一相,若法无相,所谓无相。

26、惆怅隶属于善良;绝无惆怅感的人也许非常不凡,但毕竟非善良之辈。

27、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2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29、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佛曰:“寻找自我。”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30、你不能让所有的人喜欢你,却能减少别人讨厌你的原因。与人协商而不产生摩擦,是有待学习的一大课题。

3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32、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3、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3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35、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6、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37、年轻时总是爱做互相伤害的事,最后我们都很绝望,因为我们知道,能拯救彼此的只剩下分开这一种选择。

38、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39、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40、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41、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42、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看了再多的爱情电影,再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只是惘然,爱情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明白!因为爱情也是不可说的。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1000个幸福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4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4、你的人生想要什么?你能付出什么作为回馈?成功的人只想自己要的――而非自己不要的。不要管过去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将来要做什么?

45、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46、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47、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48、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着,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49、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50、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51、你听着我今天认真地跟你说一次,你过去就算杀人放火,我还照样喜欢你。可你,别骗我。

52、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佛语经典禅理语录,欢迎阅读查看。

53、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54、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5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6、以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故。而諸大乘經,處處教人恭敬經典,不一而足。良以諸大乘經,乃諸佛之母,菩薩之師,三世如來之法身舍利,九界眾生之出苦慈航。雖高證佛果,尚須敬法。類報本追遠,不忘大恩。

57、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玻

58、每次你多做一些,别人就欠你一些。让别人做得更好,同时提升自己的价值。善于钓鱼的人选用鱼喜欢的饵。

59、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会投机取巧。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善意需要适当的行动表达。佛经中的经典语录佛经中的经典语录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心有住,(经典语录)则为非住。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所作福德,不应贪着。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经典语录摘抄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卢思浩

60、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1、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62、狗的寿命只有14年,不足以陪伴我们一生;但是却比人的情义要长。韩寒

63、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64、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65、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66、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67、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68、爱情的确像一盘菜。成熟的爱情,夕阳之恋,就像一盘清淡的菜;而青春恋情,又尤其是初恋,往往如一盘百味杂陈、浓酽刺喉的热肴,像辣椒、咖喱、芥末一类的佐料,有时也过量掺拌。

69、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70、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心经

71、萬法統統離不開清淨自性,所以,萬法統統叫作佛法,哪里統統有成住壞空?哪里都有生老病死,哪里都有生住異滅?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念頭有生住異滅,統統離不開這一顆心性,宇宙、人生、六根、六塵、六識所建立的萬法,都離不開這個心性,所以,萬法統統叫作佛法。

72、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73、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74、我以为你不是个好人,没想到你连个坏人都不是。韩寒

75、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76、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77、为什么要痛苦地忘记一个人,时间自然会使你忘记。张小娴

句子分类
句子列表